近日,來自河南的洋洋才28歲,被口臭困擾了四五年,一直沒有重視。在一次體檢中,洋洋竟然查出幽門螺桿菌持續感染,胃鏡結果更顯示為萎縮性胃炎伴腸化,已處于胃癌前病變狀態!
洋洋反思上大學時頻繁點外賣,飲食長期重油重鹽,嗜辣成性,而確診萎縮性胃炎后,她的體重已驟降30斤。
這之前,洋洋的父親也曾因口臭查出胃癌,目前術后6個月,正在恢復中。而她的妹妹也出現了口臭的癥狀,已經在接受治療。
什么是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桿菌(簡稱Hp)感染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感染之一,傳播途徑為“口-口傳播”或“糞-口傳播”。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能在強酸性環境中生長的細菌,常寄生于人體的胃幽門部位。幽門螺桿菌具有獨特的鞭毛結構,能夠使其具有一定的運動功能,同時它自身的物質也使它不懼怕胃酸的侵蝕,從而能夠抵達幽門部位,并分泌粘附素,黏附于胃部的幽門部位,繁衍生息,影響消化道的健康。
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在感染者的口腔、糞便中都有可能會發現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與牙菌斑一起依附在牙齒之上,會導致口腔環境變差,引起口臭的癥狀出現。
除此之外,感染幽門螺桿菌后,還可能出現以下癥狀:
一、消化道癥狀:
1. 胃部疼痛:表現為胃絞痛、胃燒灼感、反酸或燒心,尤其在進食后加重。
2. 腹脹:腹部異常脹滿感,甚至在不進食時也會感到腹脹。
3. 頻繁打嗝:噯氣、打嗝提示胃動力不足,也是感染的主要癥狀之一。
4. 食欲不振:食欲欠佳、沒胃口或消化不良。
5. 反酸、燒心:感覺酸水從胃里返上來,胸骨后有燒灼感。
二、其他癥狀:
1. 口臭:氨臭味即口臭,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標志癥狀之一。
2. 消瘦:身體突然變瘦,甚至出現貧血。
3. 乏力:可能伴隨臉色蒼白等貧血癥狀。
三、嚴重癥狀(長期感染或未治療) :
1. 慢性胃炎:上腹部不適、隱痛,噯氣、反酸、惡心、嘔吐,病程緩慢但易反復發作。
2. 消化性潰瘍:慢性、節律性上腹痛,呈周期性發作。
3. 胃癌風險: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胃黏膜從正常→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的進程惡化。
長沙裕湘醫院腫瘤科主任李志峰介紹道:感染幽門螺桿菌后,通常無法自我清除,而且沒有明顯表現,建議大家每年定期體檢。
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
幽門螺旋桿菌的診斷方法有四類:
1、碳13/14呼氣試驗:
這是幽門螺桿菌檢測的最先進設備之一,不需插管,只須輕輕吹一口氣,就能查出胃病致病“元兇”幽門螺旋桿菌(HP)的感染例。簡便、快速、準確性高,無創傷、無交叉感染。(如果進行呼氣試驗前2~4周內使用過一些藥物,比如抗生素、抑酸藥、鉍劑,可導致結果出現假陰性)。
臨床常用碳13和碳14,前者相對比較安全,后者不適用于12歲以下兒童和孕婦。
2、免疫學檢測:
通過測定血清中的幽門螺桿菌抗體來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包括補體結合試驗、凝集試驗、被動血凝測定、免疫印跡技術和酶聯合吸附測定等。
3、細菌的直接檢查:
通過胃鏡檢查鉗取胃粘膜作直接涂片、染色,組織切片染色及細菌培養來檢測幽門螺旋桿菌。
一旦檢測陽性,應在醫師指導下根除治療,一般常用四聯療法,10-14天就能根除細菌。
4、糞便抗原檢測:
通過檢測糞便中的幽門螺旋桿菌抗原來判斷是否感染。這種方法操作簡單、無創,但準確性相對較低。
如何有效避免感染幽門螺桿菌?
1、避免群集性感染幽門螺桿菌
預防幽門螺桿菌,應避免家庭群集性感染幽門螺桿菌。據了解,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具有家庭聚集的傾向特點。另外,父母感染給子女的概率較高,望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積極做好預防家人感染的相關工作。
2、口腔健康須保持
日常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好呢?據獲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一般具有口臭等口腔問題,因此對于陰性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保持口腔健康刻不容緩。這對以后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墊定了相應的預防根基。
3、預防幽門螺桿菌不宜生吃
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可在自來水中存活4-10天,在河水中存活長達3年。因此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的要點之一,就是不宜生喝水,不宜生吃等。
4、餐具器皿應定期消毒
餐具器皿除了得定期消毒外,刮痕嚴重的餐具,也得定期淘汰更換。尤其體質較弱的小朋友和老人,應該盡量使用可以高溫殺菌的不銹鋼餐具,以避免病從口入影響健康。
5、盡量實行分餐,避免口對口喂食。
長沙裕湘醫院腫瘤科主任李志峰醫師提示,在平時要注意胃癌早期信號,比如:
早期信號反復出現胃痛,藥物治療無效或者癥狀持續加重時;出現食欲減退、食欲不振,伴有反酸、噯氣癥狀;不明原因消瘦,短期內體重迅速下降;出現嘔血或者解黑便等,要及時就醫。
來源:長沙裕湘醫院 腫瘤科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長沙裕湘醫院 腫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