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業大學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副研究員劉雙的抽屜里,藏著兩件特別的“寶貝”:一件是用了五年的血糖測試儀,另一件,是記錄著187種食材餐后血糖數據的筆記本,從食材品種到加工方式的影響,都清晰地記錄其中。

血糖測試儀和筆記本

這兩件物品代表了劉雙的工作領域——過去她研究舌尖上的美味,如今則在揭秘糞便里的健康真相。

沒錯,這里所說的正是人們日常認知中的“糞便”。或許有人會好奇,一位研究食品的科研人員,怎么會專注于糞便樣本研究?一組數據或許能解釋這一跨界研究的意義:全球每5秒鐘,就有1個人死于糖尿病并發癥;在我國,糖尿病患者已超過1.4億,其中90%屬于2型糖尿病。而與糖尿病相關的肥胖、心血管等慢性病,已占到全球死亡總人數的70%。

糖尿病等慢性代謝疾病數據

這些疾病的秘密,很可能就藏在我們的腸道中。人們吃進嘴里的每一口食物,進入腸道后都會成為數百億微生物的“口糧”——這群看不見的“小伙伴”組成的腸道菌群,與代謝病的發生有著密切關聯。

劉雙團隊曾發現一種名為陰溝腸桿菌B29的細菌。起初,這種細菌并未引起特別關注,直到研究發現它在一位340斤的肥胖患者腸道內占比高達30%。研究人員將其分離出來,植入無菌小鼠體內后,食用高脂飼料的小鼠很快出現肥胖問題,同時伴隨血糖、血脂異常。

進一步研究揭示,B29會分泌內毒素引發全身炎癥,破壞胰島素受體,導致胰島素抵抗;它還會分泌吲哚和硫化氫,這兩種物質能抑制腸道分泌飽腹感激素,使人越吃越餓,病情也隨之加重。這一發現印證了“慢性病腸源性學說”——許多慢性病的源頭可能始于腸道。

腸道細菌分離

那么,什么樣的腸道菌群才算健康?實際上,腸道菌群中有兩大“陣營”:“基石功能群”是守護健康的主力軍,負責消化吸收、免疫調節與代謝平衡;“病生功能群”平時屬于“中立派”,能幫助訓練免疫系統,但一旦數量超標就會“興風作浪”。兩者如同蹺蹺板,健康人體內“基石功能群”占據優勢,而生病時則會呈現相反的態勢。

劉雙團隊找到了調節菌群的方法——通過給菌群“換食譜”,讓其結構更合理。

為了繪制這樣一張健康食譜,劉雙和團隊成員化身行走的“餐后血糖測評儀”,測試過的食材遍布全國:從東北黑土地的大米,到黃土高原的燕麥,再到彩云之南的雞樅菌……聽起來像一場美食之旅,但實際過程卻充滿挑戰。

為保證檢測結果準確,他們食用的都是無調料的原味食物;為模擬最大進食量下的真實血糖情況,還不能少吃;甚至要直接品嘗葫蘆巴堿、苦瓜皂苷制成的粉劑,“吃吐”是常有的事,因此大家笑稱他們是“現代版神農嘗百草”。

頻繁扎針更是家常便飯。實驗最密集時,劉雙曾連續45天每天扎5次手指測血糖,十個手指頭布滿針眼,連敲鍵盤都感到疼痛。

細胞培養工作

但這份辛苦換來了豐碩的成果。研究發現,不同加工和烹飪方式對血糖的影響天差地別:同樣是紅薯,蒸后放冷食用能控糖,煮著吃卻成了“血糖刺客”;看似健康的全麥粉,做成沖調粉時升糖很快,壓成死面窩頭才是控糖能手——加工方式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基于這些實驗,團隊篩選出不升糖的原料,研究合適的加工方式以避免其被快速消化,再通過動物和人體實驗,最終研發出能精準調節腸道基石功能群的食品。

功能食品加工現場作業

他們研發的高膳食纖維食品,讓那位340斤的肥胖患者食用半年后,腸道菌群結構顯著改善,體重成功減輕170多斤;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食用12周后,腸道內被譽為“健康小助手”的短鏈脂肪酸產生菌數量增多,血糖血脂均下降,這項研究還登上了《Science》雜志;為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研發的干預食品,有效改善了她們的癥狀,有些姑娘甚至已順利成為媽媽。

如今,團隊已摸清“基石功能群”的“胃口”——它們不喜歡能快速消化釋放能量的米飯、饅頭,更偏愛富含膳食纖維、可緩慢發酵的復雜碳水化合物。為響應國家倡導的體重管理3年計劃,他們打算從人們每日食用的主食入手,掀起一場“主食變革”:農業提供優質原料,菌群需求指明方向,食品技術充當引擎,而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讓疾病預防與健康維護變得更科學、高效。

回望這段科研之路,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劉雙身邊也總有人好奇,天天與糞便樣本打交道,難道不覺得氣味“上頭”嗎?

人體糞便樣品庫

劉雙坦言,剛開始研究腸道菌群時,即便隔著口罩,刺鼻的氣味也曾讓她懷疑人生。但神奇的是,在與樣本朝夕相處的三個月里,她竟練就了“閉氣取樣、屏息操作”的本事。原來人類的適應力,遠比想象中更強大。而最讓她感動的,還是看到患者食用團隊研發的食品后指標好轉的那一刻,所有疲憊都瞬間煙消云散,那種興奮與滿足難以用言語形容。

科研的每一次突破,都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劉雙常想,他們的研究如今只是廣袤健康謎題中的一小塊拼圖,但正是無數科研工作者的點滴積累,才能在未來勾勒出全民健康的美好畫面。

科學審核:劉雙 山西農業大學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副研究員

策劃統籌:宋雅娟 武玥彤

編輯整理:李欣哲

來源: 科普中國-光明網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