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落在嬰兒熟睡的臉上,媽媽輕輕將乳頭貼近寶寶的嘴唇——這個延續了人類數百萬年的本能動作,正在被現代社會重新審視。
2025年8月1-7日是第34個世界母乳喂養周(1992年起),今年的主題“支持母乳喂養,呵護健康未來”如同一記溫柔的提醒:每一滴母乳里都藏著生命最初的智慧。
為了幫助新手媽媽們進行母乳喂養,益陽市中心醫院專家總結了母乳喂養過程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希望新手媽媽們困惑時能在本篇文字中找到答案,堅持母乳喂養,讓37°恒溫的母乳陪伴寶寶的時間長一點,更長一點。
一、喂奶會讓乳房下垂嗎?斷奶后乳房會變小嗎?
不會下垂!孕期激素變化使乳房增大,拉伸了支撐乳房的韌帶。可通過適當鍛煉控制體重、保持皮膚彈性、孕期和哺乳期佩戴支撐力好的哺乳文胸預防。
不會變小!斷奶后乳房內的乳腺組織會逐漸被脂肪組織替代,三個月左右逐漸恢復到接近孕前的大小。
二、哺乳時乳頭疼痛怎么辦?
哺乳/吸乳疼痛多因寶寶含接不正確。切勿因此中斷母乳喂養。
緩解疼痛方法:
調姿勢:嘗試調整姿勢(如半躺式),改善寶寶含接。
換側開始:疼痛明顯時,從不痛或輕痛側開始哺乳。
先刺激奶陣:哺乳前刺激奶陣,再讓寶寶含接吸吮。
哺乳后護理:
用母乳涂抹乳頭/乳暈,風干后穿衣。
或涂羊脂膏(無需擦除)緩解疼痛、促進愈合。
避免需哺乳前擦去的藥物。
嚴重皸裂/疼痛:哺乳后使用水凝膠保護傷口、緩解疼痛、加速愈合(濕性環境不易結痂,防二次損傷)。
注意衛生:哺乳前洗手,勤換乳墊。
問題持續存在:請醫護人員檢查(如寶寶舌系帶過短),若因此含接不良,咨詢口腔科醫生。
三、哺乳時乳頭被咬破怎么辦?
輕度疼痛/淺表傷:可繼續哺乳,但確保寶寶正確深含乳;哺乳時用手托穩寶寶背部,防止其后撤,深含乳可避免乳頭損傷;每次哺乳后涂抹乳汁或羊脂膏。
疼痛嚴重/傷口深:暫停患側哺乳,休息幾天;用手擠奶或吸乳器吸乳維持泌乳;外用羊脂膏、蛋黃油等修復類藥膏促進愈合;待傷口愈合后恢復哺乳。
四、乳頭扁平凹陷怎么進行母乳喂養?
產前不建議刻意糾正扁平/凹陷乳頭,通常無效且可能有害。多數情況在分娩前后會自行改善。關鍵點:寶寶含接需包含乳暈,而非僅乳頭。
產后應:盡早皮膚接觸,讓寶寶自行尋乳;尋求醫護幫助指導正確含接;可嘗試輕按摩乳頭、使用吸乳器/矯正器幫助挺立。
嚴重凹陷時:避免反復失敗嘗試造成挫敗;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選用超薄硅膠乳盾輔助含接。
注意:必須正確使用!類似奶嘴的乳盾或錯誤使用會干擾含接和泌乳刺激,引發問題。
五、怎么預防和緩解乳脹?
生理性乳脹(產后3~5天)
正常現象,預示泌乳啟動;乳房充盈、微熱/脹痛,主要因血液/淋巴液聚集(非全因乳汁蓄積),利于泌乳;分娩輸液多者更易發生。
應對關鍵(及時移出乳汁)
盡早并頻繁皮膚接觸,響應寶寶需求,鼓勵頻繁有效吸吮;母嬰分開時,學習正確手擠奶,頻繁吸乳+手擠奶;哺乳間隔期,冷敷緩解不適。
警惕病理性乳脹(乳汁未及時移出)
根本對策(移出乳汁):堅持皮膚接觸,不限次哺乳;按需手擠奶(模擬寶寶吃奶頻率);必要時用吸乳器。
輔助方法:哺乳/吸乳前,溫敷或放松刺激奶陣,有利乳汁移出;哺乳/吸乳后,冷敷緩解不適腫脹;發熱/劇痛,可服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遵醫囑)。
絕對避免:暴力通乳/盲目按摩!
六、反復堵奶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反復堵奶?先自查原因:奶量過多?奶量夠但仍混合喂養?多次通乳按摩?衣物/文胸過緊?乳房受過撞擊或手術?疲勞或壓力大?
應對措施(除常規緩解乳脹方法外):充分休息+足量飲水/營養;減少動物性脂肪攝入;請專業人員指導哺乳/含接姿勢,優化排乳效果。
重要警告:避免反復通乳按摩!脹奶時乳房張力大,按摩增加壓力,易導致:乳腺導管破損;乳汁/感染物質滲入組織擴散;增加堵奶復發風險!
七、乳頭白點或白泡如何處理?
乳頭白點/白泡:可能是乳汁栓子、水泡或表皮覆蓋堵塞乳管孔,導致乳汁淤積和局部疼痛。
處理建議:無痛/泌乳正常可不處理,頻繁哺乳(優先喂患側)常能自行緩解;調整姿勢,讓寶寶下巴對準堵塞處吸吮,利疏通;疼痛明顯,可服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遵醫囑)。切勿挑破,極易復發。
重要提醒:即使未立即見效,別焦慮! 積乳會被逐漸吸收,不影響哺乳。
八、發生乳腺炎怎么辦?
乳汁淤積(堵奶)加上乳頭破損,容易引發乳腺炎(乳腺感染)。多見于產后6周內,癥狀包括乳房紅腫熱痛、媽媽發燒/疲勞/感冒樣感覺,奶量可能減少。
處理關鍵:勤排空,多喂奶或用手/吸奶器排空,避免淤積;多休息喝水吃好;疼痛處可冷敷;用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緩解發燒疼痛;沒好轉及時就醫,用哺乳期安全藥并遵醫囑;不要停喂/停吸,不要按摩通乳(防加重或膿腫)。
九、乳汁過多怎么辦?
原因:通常是人為過度排空乳房(如擔心堵奶每次喂完都擠奶、半夜額外吸奶、為存奶而吸奶),干擾了乳房自然的“按需產奶”機制。
影響:媽媽易脹奶、反復堵奶、乳腺炎風險增加;寶寶吃奶易嗆、哭鬧、綠色泡沫便、體重增長可能異常;常被誤認為奶不夠、腸絞痛、過敏等,導致不必要的干預(如換奶粉)。
解決方法(核心是減少排空,讓乳房“感覺”奶夠用):
逐步減量減次:慢慢減少額外擠/吸奶的量和次數。如果脹得難受,只擠出一點點緩解即可,不要排空。
緩解不適:配合冷敷,必要時可服用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止痛退燒。
延長單側哺乳時間:一次只用一邊乳房喂3-4小時。如果另一邊太脹,稍微擠出一點點緩解,然后換邊再喂3-4小時。
如果嘗試后效果不佳,及時咨詢醫護人員,可探討藥物輔助調整奶量。
十、乳汁過少怎么辦?
原因:
1.吸吮不足(每天少于 8-12 次,且夜間喂奶少);
2.姿勢錯誤(寶寶只含乳頭,無法有效吸出乳汁刺激泌乳);
3.身心壓力(夜間喂奶和照顧寶寶導致睡眠不足、焦慮、精神壓力大);
4.飲食不當(營養不均衡,湯水過多,蔬菜水果、魚禽肉蛋奶豆等優質蛋白不足);
5.自身因素(嚴重貧血、分娩失血多、肝炎、甲狀腺病等慢性病、乳頭扁平/凹陷/皸裂問題、甲狀腺異常、月經恢復);
6.認知不足(誤以為乳房不漲、寶寶哭鬧就是沒奶,缺乏信心)。
解決方法:三早原則(寶寶出生后20-50分鐘吸吮反射最強,盡早接觸、吸吮、開奶)、勤吸吮(保證每天8-12次有效吸吮,特別重視的夜間哺乳)、正確姿勢(胸貼胸、腹貼腹、下頜貼乳房的正確哺乳和寶寶含接姿勢,確保寶寶能有效刺激乳頭)、調節身心(寶寶爸爸等家人營造溫馨氛圍,保持媽媽心情愉悅;
媽媽抓緊寶寶睡覺時間休息,保證充足睡眠)、均衡營養(食物多樣不過量,增加魚禽肉蛋奶豆優質蛋白和富含維A的海產品/動物性食物,選用碘鹽,合理補維D,適量喝湯水,限制濃茶咖啡,忌煙酒)。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益陽市中心醫院 黃元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
來源: 益陽市中心醫院 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