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主汛期,全國多地防汛抗洪工作進入關鍵階段。每一場洪水都是對人類社會的嚴峻考驗,科技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彰顯其重要性。從精準的氣象預測到高效的搶險救援,從智能的監測預警到快速的應急響應,一系列先進的科技設備正成為我國抗洪防汛的堅實后盾。

讓我們一起走進科技新利器的世界

了解它們是如何

在抗洪防汛中發揮重要作用的

↓↓↓

精準的氣象預測在洪災來臨之前,精準的氣象預測是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的氣象預測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通過衛星云圖、雷達監測、數值模擬等多種手段,氣象部門能夠實時捕捉云層動態、降水分布等關鍵信息,為氣象預報提供豐富的數據支持。

同時,超級計算機通過復雜的數學模型和算法,對海量氣象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預測未來幾天甚至數周的降雨趨勢和洪水發生概率,為防汛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洪災情況實時監測當洪水來襲時,實時監測成為掌握災情、指導救援的重要手段。無人機作為其中的佼佼者,憑借其靈活、高效、安全的特點,在洪水監測、災情偵察、物資投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渾濁的洪水中,無人機可以**清晰地拍攝到下方的地形地貌,**實時傳輸給后方指揮中心,幫助工作人員了解災區情況。同時,無人機還可以搭載各種傳感器和設備,對水質、流速等關鍵參數進行實時監測,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此外,利用**多平臺、多遙感器的遙感技術可以從空間上實現對洪水的動態、宏觀監測。**遙感技術不僅能夠有效地監測洪水淹沒范圍及淹沒區的土地利用狀況、重要工程的破壞等,還可以分析洪水淹沒用時及水深。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也能在水庫、河流等關鍵區域安裝傳感器網絡來實時采集水位、降雨量等關鍵數據,并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實時傳輸至云平臺,實現遠程監控和數據分析。同時,硬件監測設備不斷涌現。水位計、雨量計、流速儀等廣泛用于實時測量水位高低、記錄降雨量的變化情況及水流速度等。

應急通信與救援裝備洪災發生時,通訊中斷往往是救援工作面臨的一大難題,一系列應急通訊設備能夠確保人們在極端條件下保持通訊暢通。研究者基于電磁感應原理,研制出可用于洪水發生時使用的手持擴音器,該設備通過聲音采集、信號放大和音頻輸出等功能,在搶險救援中起到快速傳遞指令的作用。

研究者還研制出一款手搖報警器,可以在無電源情況下使用。通過人工轉動搖柄,會逐級加速**經齒輪箱傳動,最終使鳴輪高速運轉,提供有效警報聲。**該手搖報警器的聲音傳播距離能達到上千米,有效加快了救援速度,提高了救援效率。同時,對講機、衛星電話等無線通信設備能夠在通信中斷情況下,保持救援隊伍之間的通訊聯系,確保指令的準確傳達和信息的及時反饋。

此外,各種救援裝備也不斷投入使用,如沖鋒舟、橡皮艇等水上救援工具,以及無人機投送作業(食品、藥品等應急物資投送),為災區群眾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

**智能搜救與排水設備****救援階段,智能搜救設備和排水設備成為抗洪搶險的重要力量。**智能搜救機器人能夠進入危險區域,搜尋被困人員并實時傳輸畫面,為救援人員提供精確指引。

我國科學家成功研制出龍吸水排水車。該車由母車與子車構成,子車可以通過遙控操縱自動吸水外排,人員無需下水即可進行排水作業,每小時抽排水量可達上千立方米,可以有效降低災區水位,為救援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此外,動力舟橋在洪水發生時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它是一種有動力的應急浮船,由河中舟及岸邊舟組裝拼接而成,可快速架設成各種形式的浮式結構,能抵抗較大流速的水流沖擊,可有效解決涉水搶險難題,確保救援人員和物資的快速通行。

結語

科技“新利器”的創新應用為我國的抗洪防汛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它們不僅提高了防洪搶險效率,提升了應急救援效果,也減輕了搶險人員的個人負擔,降低了安全風險。未來,我國的抗洪防汛能力將會不斷提高,以更加強大的實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來源: 福建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