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的何先生(化名)長期受失眠、胸悶心悸困擾,每月因癥狀加重住院,但多次心電圖和心肌酶譜檢查均無異常。但他拒絕冠脈造影,堅持按冠心病治療,癥狀始終不見改善。
最終,在常德市第二人民醫院醫生的強烈建議下,他接受了抑郁癥量表評估,被確診為嚴重的抑郁癥。經過抗抑郁藥物與心理治療后,他的失眠、胸悶心悸癥狀得以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這一病例提醒我們,抑郁癥在老年人中是一種容易被忽視的疾病,其危害卻如幽靈般揮之不去。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抑郁癥已成為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問題。許多老年患者往往以“軀體癥狀”就醫,卻忽視了心理疾病的潛在影響。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抑郁癥對老年人的危害、常見表現、診斷方法及有效的治療與預防措施。
抑郁癥“偏愛”老年人
1、數據警示:
全球約15%的老年人罹患抑郁癥?;加新约膊〉睦夏耆?,其抑郁癥的發生率更高。在老年抑郁患者中,自殺率顯著高于年輕人群。老年人的機體功能減退和社會心理因素,例如退休、喪偶、社交孤立等,都增加了其患抑郁癥的風險。
2、生理因素:
隨著年齡增長,腦部神經遞質(如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功能退化,加之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挠绊懀箲]和抑郁癥狀可能加重。
3、社會環境因素:
退休后角色的喪失、孤獨感增加,以及對健康和經濟的擔憂,都可能導致心理壓力增加。
生活環境的變化(如搬遷或入住養老院)以及應激事件(如親友去世)的增加,可能進一步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老年抑郁癥較隱匿
老年抑郁癥的患者常常表現為軀體不適,如睡眠障礙、食欲減退、體重下降、疲勞、疼痛等,這些癥狀容易被誤診為其他軀體疾病。同時,其情感癥狀可能不明顯,甚至在其他癥狀之后才表現出來,因此容易被忽視。
1、情緒癥狀:
持續焦慮、緊張,情緒低落、興趣減退。認知癥狀: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對未來感到悲觀,可能有自殺念頭。
2、軀體癥狀:
胸悶、心悸、乏力、消化不良等,容易被誤認為其他疾病。睡眠問題如:失眠或過度嗜睡;行為癥狀:過度依賴他人、求助行為頻繁,或避免社交活動,對日?;顒邮ヅd趣。
治療與預防
家人和醫護人員需提高對老年抑郁癥的關注度,早期識別并給予綜合治療,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1、藥物治療:
使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如帕羅西汀、舍曲林等抗抑郁藥物,可以幫助改善情緒和癥狀。
2、心理干預:
認知行為療法(CBT),能調整患者的不良認知模式,幫助其建立積極的應對策略。家人應密切關注老年人的情緒變化,提供積極陪伴和心理支持,幫助他們走出抑郁癥的陰影。
3、生活方式干預:
老年抑郁癥患者需要保持規律作息和適量運動,以緩解癥狀。同時,多參與志愿活動或興趣班,能增強社交互動,減輕孤獨感。
通過科學的診斷、合理的治療和全面的預防措施,我們可以為老年人創造一個更健康、更快樂的晚年生活。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每位老年人驅散“暗夜中的幽靈”,守護他們的心理健康!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常德市第二人民醫院 老年醫學科 張藝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常德市第二人民醫院 老年醫學科 張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