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吃點可口的水果是一大樂事。然而,面對有些美味的水果,我們常常在打開和剝皮時犯難:買個椰子,半天殼弄不開,吃個荔枝、龍眼,碰上不好剝的很影響心情,而波羅蜜要是在家里剝開一個,通常要廢一把刀......

其實這些水果身上有一些結構,讓我們可以“一擊致命”輕松吃到水果的精華!接下來,筆者將為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水果剝皮和挑選的小技巧,讓你輕松享受夏日水果的美味,再也不用為這些煩惱而頭疼!

找到荔枝的“果縫線

輕輕一掐就能裂開

荔枝的花是兩性花,通常具有雙室上位子房,每個子房室內包含兩顆胚珠。理論上,每一朵花可以發育成兩個果實。然而,在實際生長過程中,通常只有一個胚珠能夠獲得足夠的營養和激素支持,從而正常發育成果實。另一個胚珠則可能因為營養不足或發育不良而停止發育,最終萎縮或脫落。所以我們吃到的荔枝,都可以說是“荔生贏家”了(然而還是要被吃掉)。

圖源:自己拍的

在荔枝發育過程中,會發育出一個果縫線的區域,荔枝中間的果縫線也稱縫合線,這條線是由雌蕊心皮邊緣融合形成的邊界線??p合線處的細胞壁較薄,細胞間連接較弱,因此在果實成熟時更容易裂開。正是由于這個特殊的結構,我們剝開荔枝的時候可以輕掐或擠出一個小裂口,然后就跟扒開貝殼一樣掰開兩塊果殼從而方便的吃上肉。

圖源:自己拍的

除此之外,還可以另辟蹊徑的從果蒂端直接扒開,這樣也能將整個果殼一分為二。

圖源:自己拍的

經常買荔枝的人都會發現,自己買的荔枝果核有大有小,雖說算下來果肉差不多,但小核的吃起來畢竟更開心。那么在茫茫荔枝中如何挑選果核小的荔枝呢?直接說結論吧,選擇果實應該選擇尾部稍尖的,不選尾部渾圓的。因為飽滿種子產生的赤霉素更多,會更容易進一步刺激整個果實膨大,也就變成“鵝蛋臉”了,而種子較小的果實則往往不會這樣。

說到這里,咱們不妨舉一反三,再來看看龍眼。龍眼和荔枝都是無患子科的親戚,因此跟荔枝一樣,要想長出果子,得先干掉自己的一個雙胞胎兄弟,才能更好的生長。我們吃的果肉成分其實是它們的假種皮,假種皮是由珠柄細胞(珠柄是胚珠基部與胎座連接的部分)發育而來,龍眼光滑圓溜,沒有明顯的果縫線,因此最好還是直接扒果蒂一端更方便,手法好的情況下,大部分都能掰成把外果皮掰成兩瓣,就可以直接吃還不臟手,下次吃得時候大家可以試試看哦。

找到椰子上的三個薄弱點

不用工具都能秒開

身披鎧甲的椰子也有軟肋,椰子是棕櫚科植物,果實非常堅硬,因此對于一些喜歡喝椰子的朋友來說需要準備一個開椰器,那么,如果沒有開椰器一般如何喝到椰子水呢?

其實只要把椰子底部平平的一頭,削去多余白色部分 3到5厘米(也就是椰子的中果皮),椰子堅硬的內果皮,也就是俗稱的椰殼就露出來了。稍微觀察就會發現,此處周圍的三個白色斑塊,選取一個孔用筷子等硬物戳幾下這幾個孔(大概率是最大的那個孔)就能攻破椰子的防線。

椰子底部的弱點。圖源:自己拍的

為什么堅硬的椰子會留這三個薄弱的部分呢?

原來椰子殼上的三個孔是椰子花序的遺跡,形成于花蕾干燥和萎縮的過程中。這些孔洞有助于椰子的萌芽、通氣和水分排放。此外,這三個孔也被稱為萌發孔,它們與椰子的結構密切相關,只有一個胚胎從其中一個孔中發芽。另外,這些孔也是椰子從樹干吸取營養的傳輸管。如果沒有這些孔,以椰殼的強度,椰子恐怕把自己活活憋死也沒法發芽。

圖源:自己拍的

開菠蘿蜜的核心關鍵點

竟然是切開一端后讓它“靜”一會

菠蘿蜜一般在每年的 4~5月份就開始陸續上市了,6~8月開始大量上市,國內產地一般是海南、廣東、廣西等地。近幾年也有很多從泰國、印度、越南等地進口菠蘿蜜。好吃是好吃,但如果你購買一整個菠蘿蜜回家自己切,那有可能切一次就得毀一把刀,還容易弄得到處黏糊糊的,這都是因為菠蘿蜜中的膠。

菠蘿蜜的膠是一種由菠蘿蜜果皮、果柄等部位分泌的天然乳膠狀物質,主要成分是植物乳膠和蛋白酶,具有很強的黏性。雖然很煩人,但是這些膠對于菠蘿蜜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們可以阻礙昆蟲的啃食以及病菌侵染,還能在菠蘿蜜受傷的時候流出結痂,阻礙進一步感染。

圖源:自己拍的

開菠蘿蜜一直是一個技術活,通常要先切開一端,先靜置讓它流膠 3到5分鐘,這一步很關鍵,讓膠先從果實中的髓芯中自然流出,用塑料袋擦拭流出的膠,塑料袋可以很好的吸附白色的膠。然后從果實中間縱剖后,用刀挖去髓芯,然后用刀削下果肉(必要時刀可以擦一點食用油),放到干凈的容器中去,用保鮮膜蓋住后放到冰箱冷藏食用,最好能在 2~3天內全部食用。

挑選菠蘿蜜時盡量選擇果形圓潤飽滿得,這樣的果實出肉率高,果肉更大。而那些形狀歪歪扭扭、一頭大一頭小或有明顯凹陷的菠蘿蜜,果肉分布可能不均勻,甚至在凹陷處幾乎沒有果肉。

挑選成熟的的時候如果是先買現吃,可以按壓果實的表皮,如果感覺有點軟軟的彈性并伴隨有果香味,說明果子已經成熟;如果表皮偏綠,且摁下非常硬,一點彈性都沒有,說明成熟度不夠。如果輕松摁下且果皮顏色發深說明已經壞掉了。

菠蘿蜜雖然好吃,不過也不建議多吃,一次性食用過多的菠蘿蜜會導致消化不適、血糖波動、上火、加重腎臟負擔等問題,因此在小家庭不建議買太大個的菠蘿蜜,或者干脆直接買切好的小份菠蘿蜜。畢竟就算掌握了開菠蘿蜜的要領,這仍然是個花功夫的力氣活。

水果的弱點都在哪兒?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水果都有省力優雅的打開方式:

火龍果:可以揪著果實上火焰狀的突起直接扒開,也可以對半切開用勺子沿著果皮和果肉之間的縫隙挖出果肉,這樣更不容易臟手和弄臟衣服。

獼猴桃:與火龍果類似,但獼猴桃較難剝開果皮,可以用指甲在果實中間掐出一排 2-3厘米的傷口,再從中掰開,直接就可以將果肉擠入嘴中,或用勺子挖出果肉食用。

山竹:這種果子較硬,力氣不夠可能無法用手捏碎,可以把果實中間用桌子的直角邊角摁壓一個壓痕,再放在兩個手手心上,雙手手指交叉相扣擠壓果實,這樣可以開得更輕松。

芒果:對于不好剝皮的芒果,可以把芒果在手上“盤”搓一會兒,讓果皮發軟,與果肉微微分離,再來剝皮。或者直接用刀沿著果核平面的方向切成兩片,再把兩片帶皮的果肉用刀劃成一格一格,將一粒一粒果肉削下食用。

香蕉:從“易吃性”角度來看,香蕉堪稱“果中楷?!?,它從柄處很容易剝開。但是有時候香蕉柄處可能變軟,不好撕開。這時咱們不用較勁,可以換個方向,把香蕉尾部捏一下讓它裂開,這樣無論如何都能剝開了,事實上很多靈長類吃香蕉的時候真的是從尾巴上開始吃的。。

上面說的都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水果,其他的同類型的水果也可以參考這些方法。

最后總結一下,正如著名演化遺傳學家杜布贊斯基說的:“沒有演化之光照耀,生物學的一切都毫無道理?!备黝愃祥L得奇奇怪怪的弱點,其實背后要么是發育過程的結果,要么有利于繁衍生息,總之都有演化方面的意義,只不過,被聰明的人類鉆了空子!

策劃制作

作者丨張聰 農藝與種業專業蔬菜方向研究生

審核丨王康 北京植物園科普中心主任北京植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植物學會會員

來源: 科普中國新媒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