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時不時就會看到有蛇出沒的新聞。特別是前段時間的北京,經常有蛇闖進人家的消息出現。

近日,順義區張鎮張各莊村,兩條大蛇盤踞雞籠旁。圖源:順義消防

難道北京的蛇變多了?如果遭遇蛇該怎么辦?今天我們就來講講。

北京蛇真的變多了嗎?

根據北京市消防的數據,2025年從6月1日到6月18日,北京全市接到的抓蛇求助警情有217起,比去年同期的155起高了不少。從這一點上來看,至少在今年6月,北京市“人蛇遭遇”的情況確實比去年要多。那到底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可能跟幾方面的因素有關。

1

生態保護有效果

北京市收到抓蛇求助的警情,主要集中在京郊(最多的是房山、門頭溝、平谷區)。這可能和近幾年北京市周邊的植被恢復有關。而且北京周邊的濕地保護也為蛙類以及其他小型動物提供了棲息地,蛇類有了足夠的食物來源,也有機會繁殖壯大。當然了,人類的活動區域向城市周邊擴展延伸,同樣讓人類進入了“蛇的領地”,在這些地方見到蛇也就不奇怪了。

2

動物保護意識增強

過去人們遇見蛇,由于心理作用的原因,不少會直接去打蛇、抓蛇。但現在隨著人們環境和動物保護意識的提升,當人們遭遇蛇之后,會傾向于報警讓消防來處理,這也讓消防收到的與蛇有關的求助警情增加。

3

社交媒體放大作用

還有一點可能容易被忽視,但也很重要——網絡傳播的普及。現在人們看到蛇可能會發到社交媒體上,新聞報道中也會把人蛇遭遇這樣的事情列入報道范圍,會讓人有一種蛇變多了的感受。總的來說,蛇變多了是一個好現象,至少說明了環境的改善和人類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提升。可蛇畢竟是一種比較特別的動物,一直以來在人類心目中都是不祥之物,特別是毒蛇,讓人聯想到傷人或毒死人。蛇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一旦處理不當,是有可能被它們咬傷的,而且如果咬傷人的是毒蛇,可能會有致命的風險。

北京周邊有毒蛇嗎?

北京周邊發現的蛇一共有17種,其中有13種是無毒蛇(無毒或毒性非常弱),剩余4種有可能會對人類造成比較嚴重的危害。

其中3種屬于蝮蛇,分別是短尾蝮、華北蝮和西伯利亞蝮。它們的身體主要都呈現灰褐色,頭呈三角形。身體的顏色讓它們很容易偽裝在落葉和土坡上,如果你去城市周邊徒步,在草叢、土坡上行走的時候要非常小心。

短尾蝮。圖片來源:Wikipedia

西伯利亞蝮,圖片來源:Wikipedia

還有一種毒蛇是虎斑頸槽蛇,俗稱野雞脖子、虎斑游蛇、雞冠蛇這種蛇分布范圍更廣,從東北到西南幾乎都有分布,在北京周邊也有分布,最典型的特征是身上紅黑相間的斑紋。

對于這種蛇,值得多說一句,有些資料里會把它歸為無毒蛇。它們毒腺里產生的毒液毒性確實非常弱,不會對人產生太大危害。但是他們的另一個腺體中(達氏腺)分泌的物質一旦進入傷口,會引起嚴重的出血癥狀,嚴重的會致人死亡。所以碰到這種蛇也要小心。

虎斑頸槽蛇,圖片來源:Wikipedia

遇到蛇怎么辦?

雖然北京周邊的絕大部分蛇是無毒蛇,但是對普通人來說,分辨具體是哪個種類的蛇比較困難,所以建議在遇到蛇的時候,我們先默認它是毒蛇,要小心應對,敬而遠之。

1

沒有正面遭遇

假如你在野外徒步的時候要注意四周,看清腳下再邁步,切不可像在城里一樣邊看手機邊走路。遇見了蛇,但距離它們還有一段距離,這時候不要貿然接近,可以發出聲響,讓蛇自行離開。

如果是在家里或者城市里遇見了蛇,應當立即撥打119電話,尋求抓蛇求助。并且在119到來之前可以遠遠地注意蛇的動向,不要靠近它。

2

正面遭遇

假如你發現蛇的時候已經離蛇非常近了,千萬不要踩踏和傷害它,否則蛇會反擊,進而咬人。

蛇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無毒蛇通常聽到風吹草動,早早就逃之夭夭,而毒蛇反應遲鈍,繞開它、不傷害它就可以,突然跟人類遭遇它們可能比你還慌。如果受到距離太近,眼鏡蛇或者眼鏡王蛇可能會為了保命而主動發動攻擊。

所以這時候應該立即停下腳步,緩緩撤出蛇的攻擊范圍。

萬一不幸被蛇咬了該怎么辦?

在野外,草叢步行,首先是要穿戴好長衣長褲,不可圖清涼穿拖鞋,短褲。萬一被咬傷之后,要盡量減少活動,并且立即撥打120,送醫治療。同時注意下面這些事情。

可以先用水清洗傷口(如果有肥皂,是可以用肥皂清洗的),檢查傷口的形狀是不是兩個點,如果是,那很有可能是毒蛇,如果自己無法判斷,可以按照被毒蛇咬傷的情況應對,以防萬一。

1

記錄蛇的樣貌

應該盡量記下蛇的外形。如果有條件可以拍一張蛇的照片,拍照的時候要確保自身的安全,不要離蛇太近,防止被蛇二次咬傷。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新聞里會提到被蛇咬傷的人抓著毒蛇去見醫生。這樣的行為千萬不要模仿,不要試圖去抓蛇,避免被蛇二次咬傷。

圖源:某社交平臺

2

如果沒有專業訓練,不要結扎!

在很多地方能看到被蛇咬傷后要扎緊被咬位置靠近心臟一側的位置,避免毒素擴散。但對于是否需要結扎是存在爭議的。梅奧診所(mayoclinic)和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關于蛇咬傷的注意事項中均提到,不要在被咬傷的部位附近進行結扎。因為結扎可能會讓毒素聚集在一個地方,而且結扎會減少健康組織的血液供應,造成更嚴重的后果。2025年發表在《蛇志》上的研究也對比了被原矛頭蝮蛇咬傷的救治情況,用同樣的治療方法,進行結扎處理的治愈有效率是70%,而非結扎組的治愈有效率有95%。

結扎組和非結扎組的有效率,圖片截取自參考文獻3

在傷口潰爛、截肢等不良事件發生率上,結扎組也比非結扎組高。這篇文章里也給出了解釋,雖然結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毒素擴散,但是結扎過緊時間過長都可能會導致組織壞死,滯留在局部區域的蛇毒會加重局部的中毒效應。

傷口潰爛、截肢等不良事件發生率,圖片截取自參考文獻3

所以,對于是否需要結扎是有爭議的,我們普通人自行處理的時候可以不用結扎,盡量保持被咬傷的部位低于心臟的位置。如果被咬傷的部位戴了首飾手表,盡量取下,避免腫脹之后無法取下,影響血液輸送。

3

不要使用偏方

被蛇咬傷之后應該盡快將傷者送往有條件救治蛇傷的醫院,接受專業的抗蛇毒血清治療。不要嘗試偏方,避免出現感染,耽誤救治。也不要聽信把蛇毒吸出來,或者切開傷口放毒的說法。

總之,北京周邊蛇類的回歸,是城郊生態恢復的成果體現。而在與這些有些嚇人的“鄰居”相遇的時候,不必過度恐慌,也不要主動去抓捕或傷害它們,共同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成果(盡管有些人可能不太愿意與蛇共處)。

參考文獻

[1]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conditions-and-diseases/snake-bites

[2]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first-aid/first-aid-snake-bites/basics/art-20056681

[3]楊洪,龍平,楊秀仕.原矛頭蝮蛇咬傷的救治策略探討[J].蛇志,2025,37(02):140-143+151.

策劃制作

作者丨科學邊角料 科普創作者

審核丨黃乘明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海南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動物學會監事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

汪茜 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急診科主任醫師 中國毒理學會中毒與救治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來源: 科普中國新媒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