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除了熱浪,最煩的就是嗡嗡作響的蚊子,不僅給我們送“紅包”,還能傳播兩種相似的疾病:基孔肯雅熱登革熱。近日,這兩種蚊媒傳染病引發社會關注!

根據最新通報,2025年夏季,我國南方省份(尤其是廣東省)正面臨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的蚊媒傳染病疫情。2025年6月份全國報告登革熱發病病例225例。近日出現輸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熱疫情,截至7月26日,廣東省累計報告近5000例。

今天,長沙泰和醫院感控科專家就來和大家一起來揭開這對“蚊媒兄弟”的真面目!登革熱、基孔肯雅熱是什么?

登革熱

“老熟人”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通過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傳播的蟲媒傳染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有1-4億人感染。

大多數登革熱患者癥狀輕微或無癥狀,不過,一旦發病,患者會出現一系列典型癥狀:如發熱(可高達40℃)、劇烈頭痛、眼眶痛、肌肉關節痛(有“斷骨熱”之稱)、皮疹、出血傾向、惡心嘔吐等。部分病例發展為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綜合征,甚至危及生命。

基孔肯雅熱

“新晉網紅”基孔肯雅熱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與登革熱一樣的是,伊蚊是本病的主要傳播媒介,人類對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

基孔肯雅熱的主要癥狀有急起高熱,經常伴有嚴重關節痛,特別是手指、手腕、腳踝和腳趾等小關節會出現劇烈疼痛和腫脹,面部、四肢甚至手掌腳底會出現紅色斑疹丘疹,常伴有瘙癢。此外,還可能伴隨頭痛、惡心、嘔吐、肌肉痛、結膜炎等癥狀。

如何區分兩種疾病?

登革熱與基孔肯雅熱的癥狀看似相似,卻藏著關鍵差異。

**關鍵鑒別點:**如果燒退后關節痛得懷疑人生,甚至幾個月還無法靈活活動手指腳趾,大概率是基孔肯雅熱!如果高燒時出現皮膚瘀點、牙齦出血不止,更要警惕登革熱!

如何治療?

目前,對于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尚無特效藥物治療,臨床以對癥及支持治療為主。包括:

1.一般治療

發熱期應臥床休息,不宜過早下地活動,防止病情加重。采取防蚊隔離措施。

2.對癥治療

對于高熱病人應先采用物理降溫。有明顯出血癥狀的患者,要避免酒精擦浴,可使用非甾體消炎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類藥物。(注意!用藥前必須咨詢專業醫生,切勿擅自用藥!)

止痛:關節疼痛較為嚴重者,可使用鎮痛藥物。

如果出現嚴重并發癥則到專科就診。

如何預防?

對付這對“兄弟”,預防措施高度一致,核心就是消滅伊蚊及其滋生地。

1.清積水:翻盆倒罐,清除室內外小型積水容器(花瓶、托盤、廢舊輪胎、閑置容器等),是最根本的措施!

**2.防叮咬:**安裝紗門紗窗,使用蚊帳;戶外活動穿淺色長袖衣褲;涂抹有效驅蚊劑(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伊默寧或檸檬桉油等成分);農村可用燃燒干蒿、糠皮、山雞椒果粉煙熏驅蚊。

**3.旅行提示:**前往東南亞、南亞、非洲、美洲等流行區,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回國后出現發熱等癥狀,務必第一時間就醫并主動告知醫生旅行史!

總之,無論是登革熱還是基孔肯雅熱,防蚊滅蚊都是關鍵,及時清理家中積水,別給蚊蟲繁衍機會,讓我們過一個愉快的暑假。

來源:長沙泰和醫院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長沙泰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