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啞了?多喝水就好了”這大概是很多人遇到聲音嘶啞時的第一反應。但你知道嗎?看似普通的“啞嗓子”,有時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危險預警,甚至與喉癌、甲狀腺疾病等嚴重問題相關。今天武漢民生耳鼻喉醫院王光軍主任就來揭開“聲音嘶啞”背后的健康隱患,這幾類情況一定要警惕!
這些“啞嗓子”可能藏著大病
聲音嘶啞的本質是聲帶出了問題,但引發聲帶異常的原因,可輕可重。如果是短期用嗓過度導致的嘶啞,休息后能緩解,通常無需擔心。但長期或突然加重的嘶啞,尤其伴隨這些特點,可能與嚴重疾病有關:
喉癌:警惕“無痛性嘶啞”+這些癥狀
喉癌是喉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而聲音嘶啞是喉癌早期最典型的信號,尤其是聲帶癌,往往首先表現為說話費力、聲音變粗、嘶啞,且休息后不會好轉,反而逐漸加重。
如果同時出現這些情況,一定要盡快就醫
#嘶啞持續超過2周,且無明顯感冒、用嗓過度史;
#伴隨喉嚨異物感、吞咽時輕微疼痛,或痰中帶血絲;
#吸煙、酗酒者(喉癌高危人群)突然出現聲音變化。
甲狀腺疾病:脖子“藏結節”,嗓子先“報警”
甲狀腺位于頸部喉結下方,與喉部、聲帶神經緊密相鄰。當甲狀腺出現問題(如甲狀腺結節、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癌),可能壓迫或侵犯控制聲帶的神經,導致聲音嘶啞。
這類嘶啞的特點是
#聲音變化突然,或逐漸加重,常伴隨脖子變粗、觸摸有硬塊;
#可能出現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結節過大壓迫氣道);
#部分人會有甲亢/甲減癥狀,如怕熱、乏力、體重驟變等。
這些常見問題也會讓嗓子“啞火”
急性喉炎:感冒、病毒感染后,聲帶充血水腫,聲音突然變啞,常伴隨喉嚨痛、咳嗽,及時治療后多能恢復;
聲帶息肉/結節:長期用嗓不當(如教師、歌手)導致聲帶長出小疙瘩,聲音持續嘶啞,需通過喉鏡檢查發現;
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刺激聲帶,引發慢性嘶啞,常被誤認為“咽炎”,夜間或空腹時癥狀更明顯。
出現嘶啞問題,**需要記住這3步
01** 先自查誘因近期是否用嗓過度、感冒、吸煙飲酒過多?若有,先讓聲帶休息(少說話、輕聲說),觀察1-2周;
02 及時就醫檢查若嘶啞超過2周不愈,或伴隨上述“危險信號”(如痰中帶血、脖子有硬塊),立即到耳鼻喉科就診,通過喉鏡檢查(直觀看到聲帶狀態)和甲狀腺超聲等排查病因;
03 **避免“瞎處理”**不要盲目吃潤喉片、消炎藥,尤其是嘶啞伴隨吞咽困難時,強行進食可能加重風險。
**日常保護嗓子,**這2件事最關鍵
科學用嗓
避免大喊大叫,連續說話不超過1小時,多喝水保持咽喉濕潤;
遠離高危因素戒煙(包括二手煙)、少酗酒,減少聲帶刺激;40歲以上、長期用嗓者,建議每年做一次喉鏡檢查。
專家提醒**>>**
武漢民生耳鼻喉醫院王光軍主任提醒您:嗓子啞不是小事,尤其是“無痛、持續”的嘶啞,往往是身體在提醒你“該檢查了”。別讓忽視拖成大問題,早發現、早干預,才能守住健康防線!
來源: 武漢民生耳鼻喉醫院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