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氣溫的升高和戶外活動的增加,毒蛇咬傷事件的發生頻率顯著上升。例如,在廣東省,僅5月以來就有300多例毒蛇咬傷事件被記錄,每年毒蛇咬傷患者高達10萬人次。毒蛇咬傷不僅帶來劇烈的疼痛,還可能引發嚴重的全身中毒癥狀,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毒蛇咬傷后的合理用藥知識,對于保護自身安全至關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夏季被毒蛇咬傷后的合理用藥策略,旨在提高公眾對毒蛇咬傷的認知與應對能力。

一、毒蛇咬傷的認識與初步處理

毒蛇咬傷是指人體被毒蛇的牙齒刺入并注入毒液所引起的傷害。毒蛇的毒液含有多種成分,包括神經毒素和血液毒素,這些成分能夠靶向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導致麻痹、內出血和心臟驟停等嚴重后果。

一旦被毒蛇咬傷,迅速采取初步處理措施至關重要,以遏制毒液的吸收與擴散。具體步驟包括:

1.保持冷靜:避免劇烈運動,減少毒液在體內的擴散速度。

2.識別毒蛇:盡可能記住毒蛇的特征,以便就醫時醫生能夠迅速判斷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3.沖洗傷口:用清水或肥皂水沖洗傷口,以去除表面的毒液和污物。但注意不要過度擠壓傷口,以免毒液深入組織。

4.綁扎傷肢:在咬傷部位的近心端用繃帶或布條進行綁扎,以減緩毒液向心臟方向的擴散。但綁扎不宜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5.及時就醫:初步處理完畢后,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迅速將傷者轉運至醫院進行專業救治。

二、毒蛇咬傷后的合理用藥策略

毒蛇咬傷后的治療關鍵在于迅速中和毒液、減輕癥狀、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合理用藥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療藥物及其作用機制:

(一)抗蛇毒血清

抗蛇毒血清是治療毒蛇咬傷的特效藥物,根據臨床研究,其應用可顯著提高治療有效率,總有效率高達95.00%。它能夠中和毒液中的有毒成分,減輕癥狀,防止病情惡化,并改善患者腎功能、肝功能,減輕心肌酶指標和炎癥反應。抗蛇毒血清的使用應遵循以下原則:

1.盡早使用:最好在咬傷后6~8小時內使用,以充分發揮其療效。

2.針對性選擇:根據毒蛇的種類選擇相應的抗蛇毒血清。對于已確認毒蛇種類的咬傷,應選用特異性最強的單價抗蛇毒血清,因為其只對同種毒蛇咬傷有效,治愈率高達99%。對于不能確定毒蛇種類的咬傷,建議使用多價抗蛇毒血清,盡管其治愈率較低,但作為一種較為通用的蛇傷治療劑,可以提供有效的治療。

3.規范注射:抗蛇毒血清通常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給藥,以確保藥物能夠迅速到達全身各部位,發揮治療作用。

(二)消毒與消腫藥物

毒蛇咬傷后,傷口往往伴有紅腫、疼痛等癥狀。合理的消毒與消腫藥物使用有助于減輕癥狀,促進傷口愈合。

1.消毒藥物:臨床常用苯扎溴銨、高錳酸鉀、過氧化氫等沖洗傷口,并用碘附、酒精等消毒。這些藥物能夠殺滅傷口周圍的細菌,防止感染的發生。

2.消腫藥物:在治療局部炎癥和腫脹時,除了常用的硫酸鎂溶劑和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外,磺胺嘧啶銀霜也被證明在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炎癥消退、減輕腫脹和疼痛方面具有顯著效果。

此外,中草藥如白花蛇舌草、黃連、黃柏、大黃、石膏、赤芍、牛膝等也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這些中草藥可遵中醫醫囑含服、水煎或研末外敷,以改善不適癥狀。

(三)輔助治療藥物

除了抗蛇毒血清、消毒與消腫藥物外,還有一些輔助治療藥物在毒蛇咬傷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能夠減輕炎癥反應,緩解癥狀。這類藥物在毒蛇咬傷早期使用效果較好,但長期使用需注意其副作用。

2.中藥制劑:季德勝蛇藥片、紅衛蛇藥片、蛇咬丸、蛇傷解毒片等中藥制劑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這些藥物可用于毒蛇咬傷的治療,但孕婦及脾胃虛寒者慎用。

3.胰蛋白酶:胰蛋白酶作為一種蛋白質消化酶,能夠分解蛋白質,包括蛇毒中的毒性成分。臨床研究表明,通過局部注射胰蛋白酶,可以有效地分解傷口殘留的蛇毒,從而中和其毒性作用。

三、合理用藥的注意事項

在毒蛇咬傷的治療過程中,合理用藥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合理用藥的注意事項:

1.遵醫囑用藥:患者應嚴格遵循專業醫生的指導用藥,切勿擅自購買或隨意使用藥物。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毒蛇的種類選擇合適的藥物和治療方案。

2.注意藥物相互作用:在使用多種藥物時,應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避免產生不良反應。如需同時使用多種藥物,應咨詢醫生或藥師的建議。

3.觀察藥物反應:用藥過程中,患者應密切觀察藥物反應。如出現過敏反應、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停藥并就醫。

4.避免過度用藥:合理用藥并不意味著用藥越多越好。藥物不良反應的嚴重性不容忽視,過度用藥可能引發A型和B型不良反應,包括但不限于胃腸道不適、中樞神經系統影響、心血管系統損害、呼吸系統問題、過敏反應、肝腎功能損害等。因此,患者應嚴格遵照醫生的處方和藥品說明書,確保用藥安全,避免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和健康風險。

四、夏季防蛇咬傷措施

夏季是毒蛇活動的高峰期,為了降低被毒蛇咬傷的風險,人們應采取以下防蛇咬傷措施:

1.了解毒蛇習性:了解當地毒蛇的種類、習性和活動規律,以便在戶外活動時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2.穿著防護裝備:戶外活動時,務必穿著長袖長褲及厚底鞋襪,以此減少皮膚暴露面積,降低被毒蛇咬傷的風險。

3.使用防蛇工具:在草叢、樹林等毒蛇出沒的地方行走時,可使用竹竿、木棍等工具敲打地面,以驅趕隱藏的毒蛇。

4.避免夜間行走:夜間是毒蛇活動的主要時段,因此應盡量避免在夜間行走或露營。如需在夜間活動,應攜帶手電筒等照明工具,并注意腳下安全。

5.加強宣傳教育: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毒蛇咬傷的認識和防范意識,減少毒蛇咬傷事件的發生。

五、案例分享與警示

以下是一起夏季毒蛇咬傷事件的案例分享與警示:

王先生是一位熱愛戶外運動的年輕人。某個周末,他獨自前往附近的山林進行徒步旅行。當天氣溫較高,張先生選擇穿著短袖短褲以求涼爽。在行走過程中,他不慎被一條隱藏在草叢中的毒蛇咬傷。咬傷后,張先生傷口劇痛,迅速腫脹。他迅速用清水沖洗傷口,并在咬傷部位的近心端綁扎繃帶。隨后,他撥打了急救電話并等待救援。

到達醫院后,醫生根據張先生的描述和傷口情況判斷他可能被蝮蛇咬傷。于是,醫生立即為他注射了抗蝮蛇毒血清,并給予了消毒、消腫和輔助治療藥物。經過幾天的治療和觀察,張先生的傷口逐漸愈合,癥狀得到緩解。

這起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夏季戶外活動時,一定要提高警惕,采取必要的防蛇咬傷措施。一旦被毒蛇咬傷,應立即進行初步處理并就醫治療,切勿延誤病情。

隨著夏季氣溫升高,蛇類活動頻繁,導致毒蛇咬傷事件進入高發期。全球每年蛇咬傷致死人數高達8.1萬至13.8萬例,而在中國,每年也有25-28萬例毒蛇咬傷發生。因此,合理用藥,特別是及時使用抗蛇毒血清,是治療毒蛇咬傷、降低致死率和致殘率的關鍵。了解毒蛇咬傷后的現場急救措施,如綁扎法、冰敷法和傷肢制動,以及如何正確使用抗蛇毒血清和其他藥物,結合有效的防蛇咬傷措施,我們可以更有效地保護自己免受毒蛇的傷害。

來源: 科學藥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