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華洋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審核:孫雷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副主任醫師

一位飽受痛經折磨多年的女孩小花,每次生理期都痛不欲生。吃止痛藥的效果越來越差,還總是頭暈惡心,甚至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和日常工作。后來聽朋友推薦,她嘗試了艾灸,小花驚喜地發現,艾灸不僅緩解了她的痛經,連平時手腳冰涼的毛病也改善了。那么,痛經究竟是怎樣一種病癥,它為何會給女性帶來如此巨大的痛苦?而艾灸,這一古老的中醫療法,又是如何發揮其獨特作用,成為緩解痛經的“秘密武器”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深入探尋痛經的相關知識,揭開艾灸緩解痛經的神秘面紗。

一、什么是痛經?

痛經是女性常見癥狀之一,指行經前后或月經期出現的下腹部疼痛、墜脹,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適的現象。癥狀嚴重者會影響生活質量。中醫認為,痛經的發生主要有兩大方面的原因:“不榮則痛”和“不通則痛”。前者指的是氣血不足,胞宮失養;后者則是氣血瘀滯,經絡不通。

二、艾灸穴位如何治療痛經?

艾灸是中醫傳統療法,通過燃燒艾草產生的溫熱刺激穴位,激發人體經絡氣血的運行,達到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調和氣血的功效。對于痛經,艾灸能改善子宮的血液循環,緩解子宮平滑肌的痙攣,從而減輕疼痛。同時還能調節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身體的內環境達到平衡狀態。

以下是痛經的中醫分型以及治療方法: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三、艾灸治療痛經如何取穴?

緩解痛經的穴位有很多,包括關元、氣海、八髎、血海、三陰交等。那么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穴位應該如何正確確定位置呢?

關元穴:位于下腹部,腹正中線,肚臍下3寸(4指寬)

氣海穴:位于下腹部,腹正中線,肚臍下1.5寸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八髎穴:位于第1、第2、第3、第4骶后孔中,分別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血海穴:位于股前部,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

三陰交穴:位于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四、如何艾灸?

1. 艾灸方法:

選擇質量好的艾條以及艾灸盒或艾灸架,將艾條點燃放入艾灸盒或艾灸架中,調整好距離穴位的高度,以皮膚感到溫熱但不灼痛為宜。每個穴位艾灸15~20分鐘,可每天進行艾灸,在月經前一周開始艾灸效果最佳。

2. 注意事項:

(1)艾灸時保持室內溫暖,避免受寒;

(2)艾灸時注意溫度,以免燙傷;

(3)空腹或餐后1小時左右不宜艾灸;

(4)皮膚破損、感染或過敏者不宜艾灸;

(5)艾灸后要多喝溫水,促進新陳代謝。

中醫治療痛經的優勢在于標本兼治,副作用更少。通過艾灸治療,能夠從根本上改善人的體質,從而緩解痛經的癥狀。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醫治療痛經需要根據個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希望每一位受痛經困擾的育齡期女性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緩解方法,使痛經不再成為每月的“必修課”。

參考文獻:

[1] 《中成藥治療優勢病種臨床應用指南》標準化項目組. 中成藥治療痛經臨床應用指南(2021年)[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1, 41(12): 1413-1425.

[2] 胡習嬌.從中醫角度看待女性痛經,中醫怎么治療痛經?[C]//2024年健康大灣區科普論壇暨第六期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活動作品集.2024.

[3] 陳文詩. 痛經來襲,試試這些穴位緩解疼痛[N]. 醫藥養生保健報, 2024-12-31 (064).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