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曉龍 三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醫師
審核:楊立民 三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主任醫師
一、流感是什么?
流感,全稱為“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它可不是普通感冒的“加強版”,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與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病原體是流行性感冒病毒,而普通感冒通常由鼻病毒、冠狀病毒等多種病原體引起。流感的傳染性更強,傳播速度更快,在人群密集的場所,如學校、辦公室等,一旦有人感染,很容易迅速擴散。從癥狀表現來看,流感發病更急,體溫常能“飆升”至39 ℃甚至更高,通常還伴有劇烈的頭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等全身癥狀,而普通感冒的癥狀相對較輕,多以鼻塞、流涕、打噴嚏等上呼吸道癥狀為主。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流感的傳播密碼
(一)狡猾的傳染源
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患者從潛伏期末就開始排毒,急性期排毒量更大。隱性感染者無癥狀,卻能悄無聲息傳播病毒。兒童、免疫功能受損及危重患者排毒時間超過1周,傳染性持續更久。
(二)多樣的傳播途徑
主要經空氣傳播。患者打噴嚏、咳嗽產生的飛沫攜帶病毒,被他人吸入后易感染,在密閉、通風差的場所其傳播風險更高。也可通過接觸被污染物品,經黏膜接觸感染,例如,觸摸被污染的公共設施后揉眼睛、摸鼻子。
(三)易感人群大揭秘
人群普遍易感。兒童免疫系統不完善,活動范圍廣、接觸人群多,易感染;老年人免疫系統衰退,常伴有慢性疾病,抵抗力弱;慢性疾病患者身體虛弱,免疫系統受影響;肥胖者、妊娠及圍產期女性也因自身生理變化,免疫力下降,屬于高危人群。
三、最新指南,防控有招
面對流感的威脅,我們并非毫無還手之力。最新的流感診療指南像一本“武林秘籍”,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防控策略。
(一)診斷要點
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病原學檢查。流行季節,與患者密切接觸、有流感樣癥狀且排除其他疾病,可臨床診斷。確診需病原學檢查陽性,如抗原、核酸檢測陽性等。
(二)治療策略
1. 一般治療 確診后應遵循呼吸道隔離要求。非住院患者居家隔離,保持居室通風,患者應戴口罩,保證充分休息、多飲水,并選擇營養豐富且易消化的飲食,同時需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尤其需關注兒童和老年患者。是否住院治療需根據患者的基礎疾病情況決定。
2. 藥物治療 抗病毒治療是關鍵,可選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等藥物,不同藥物適用人群和用法不同。例如,奧司他韋適用于年齡在1歲及以上人群;瑪巴洛沙韋適用年齡≥5歲的人群。應避免聯合使用作用機制相同的藥物,并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藥物,合理使用退熱藥物,兒童忌用阿司匹林。
3. 中醫治療 流感屬“外感病”范疇。治療需辨證分型。輕癥(如風熱犯衛證),治宜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重癥(如毒熱壅盛證),治宜解毒清熱、通腑瀉肺;恢復期,治宜益氣養陰。可根據癥狀選用相應中成藥。
四、應急策略,快準狠應對
(一)監測與預警
完善監測系統,監測病例信息和病毒變異,分析傳播動態、預測趨勢。一旦有爆發趨勢,及時發布預警。
(二)隔離與治療
隔離患者和疑似患者,安置在通風或負壓病房,設備專人專用并消毒。醫院做好感染控制,醫務人員做好防護、執行手衛生,加強病房通風和消毒,處理好醫療廢物。
(三)疫苗接種與個人防護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就像給身體穿上了一層“防護服”,可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并發癥的風險。建議所有≥6月齡且無接種禁忌的人群接種流感疫苗。
優先推薦以下重點和高風險人群及時接種:①醫務人員,他們是抗擊流感的“一線戰士”,接種疫苗可以保護自己,也能更好地保護患者;②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他們的免疫力較弱,容易感染流感;③罹患一種或多種慢性病人群,如糖尿病、心臟病患者等,感染流感后容易引發嚴重并發癥;④養老機構、長期護理機構、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場所脆弱人群及員工,這些場所人員密集,容易傳播病毒;⑤孕婦,孕期免疫力下降,感染流感對母嬰健康都有影響;6至59月齡的孩子免疫系統還未發育完善,是流感的易感人群;⑥6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嬰兒抵抗力低,家人接種疫苗可以減少嬰兒感染的風險;⑦托幼機構、中小學校、監管場所等重點場所人群,這些地方人員聚集,傳播風險高。
五、知識更新,未雨綢繆
流感病毒的變異性強,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變異顯著,可能影響防控措施和疫苗效果。要密切關注病原體新特點,及時更新知識,關注官方監測信息和研究成果,參加科普活動、閱讀科普文章,增強防控意識和能力。流感危害不容小覷,我們要重視防控。了解傳播途徑、防控指南、應急策略,及時更新相關知識,均是對抗流感的“有力武器”。在高發季節,積極接種疫苗、做好個人防護,守護自己和他人健康。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