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演化史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水族館在哪里建成?”“我國海水珍珠的主要生產貝種是?”“海洋中最大的魚是什么?”……這些問題與海洋密切相關。

海洋,覆蓋了地球70%以上的面積。它是生命之源,是人類以及地球上所有其他生物生存與發展的根基。我們的雨水、飲用水、天氣、氣候、海岸線、許多食物,甚至空氣中的氧氣,最終都是由海洋提供和調控的。

然而,如今的海洋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壞。過度開發,非法的、未經授權和無管制的捕撈活動,外來入侵物種以及海洋污染等問題,嚴重威脅海洋生物多樣性,以及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同時,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導致海洋溫度升高、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洋酸化等,進一步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海洋生態的健康造成深遠影響。

海洋,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藍色家園,其命運與我們息息相關、緊密相連。因此,我們需要共同努力,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合理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建立人類與海洋之間新的平衡;積極參與海洋保護行動,減少污染排放,為海洋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

為普及海洋知識,傳播海洋文化,提升海洋生態保護意識,2025年京津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推出“守護海洋家園”專項答題活動。

掃描下方二維碼

立即參與“守護海洋家園”專項答題

本次專項答題得到了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背景知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愛海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就,走出了一條富有中國特色的人海和諧之路。

我國已劃定約15萬平方千米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建立了涉海自然保護地;修訂海洋環境保護法,海洋執法監督向“智慧監管”轉變;探索開展養殖用海立體分層設權,釋放海域資源要素潛能;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推行“灣長制”“灘長制”,河海聯動、山?;瑸楹Q蠼洕G色轉型夯實生態之基。

2025年京津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通過線上設置每日答題、限時挑戰答題、PK答題、專項答題等不同模式,讓您在碎片化時間利用“小屏”提升科學素養。您還可以通過“測測你的數字科學素養”模塊進行自測,了解自己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與思想、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同時,大賽還將從前沿科技、人工智能、科學家精神、應急科普、熱點話題等不同角度,與相關單位合作開展不同主題的專項答題活動。

來源: 天津市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