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一到,空調就成了必備神器——出門是“蒸籠模式”,回家立刻開啟空調,享受愜意。在空調房里待久了,就感覺渾身不舒服?小心“空調病”找上你!
01****什么是“空調病”?
醫學上并沒有“空調病”這個正式診斷,一般是指長時間在封閉的空調環境下工作學習的人,因空氣不流通,環境不佳,出現鼻塞、頭昏、打噴嚏、乏力、記憶力減退等癥狀。
02****空調病是怎么來的?
1.空氣干燥,黏膜受損
空調制冷時會降低空氣濕度,導致鼻、喉、眼、皮膚干燥,容易引發炎癥或過敏。
2.冷風直吹,血管收縮
長時間冷風刺激,會導致肌肉痙攣、血液循環變差,引發頭痛、關節痛。
3.空氣不流通,病菌滋生
空調房密閉性強,灰塵、細菌、霉菌容易堆積,可能誘發呼吸道感染或過敏。
4.室內外溫差大,身體“罷工”
頻繁進出空調房,溫差過大會讓體溫調節系統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
03****改變生活習慣,預防空調病!
1.設置適宜的溫度
空調溫度建議設置在26-28℃,避免和外界溫差過大。
2.避免冷風直吹
調整空調風向,避免空調冷風直吹頭頸、關節等部位。可以準備一件薄外套或披肩護住關鍵部位。
3.適當補充水分
建議每天喝夠1500-2000ml溫水,可以在房間內使用加濕器或放一盆水(濕度保持在40%-60%)。
4.定期清潔空調
家庭用分體式空調:空氣過濾網、過濾器等每六個月清洗或者更換不應少于一次;
集中式空調通風系統:
①開放式冷卻塔每年清洗不應少于一次,初次啟用或者停用半年及以上再次使用時,應全面清洗消毒;
②空氣過濾網、過濾器、凈化器、防鼠裝置等每六個月清洗或者更換不應少于一次;
③空氣處理機組、表冷器、加熱(濕)器、冷凝水盤等每年清洗不應少于一次。
5.適當給身體降溫緩沖期
從室外進入室內(或從室內到室外),先在門口站幾分鐘,讓身體適應溫差;每隔1小時站起來活動5分鐘,伸伸懶腰、走到窗邊透透氣,別讓自己變成“空調房釘子戶”。
來源: 泉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