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無法手術,患者只能等死

這是一種常見誤區,容易打擊患者信心。

確診為晚期肺癌(主要指ⅢB期及Ⅳ期)并不等于“失去治療希望”?,F代肺癌治療已進入精準分型與個體化治療的時代,針對不同分期、分型與基因突變情況,制定的標準治療方案可以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

一項來自遼寧省的三年隨訪研究顯示,即便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只要在確診后接受了符合指南的規范化診斷與治療(GCD與GCT),其3年生存率明顯優于未規范治療者。**例如,接受完整規范診療的患者,其肺癌死亡風險比未接受規范治療者下降約29%。

對于部分Ⅲ期肺癌患者,若評估為仍具手術條件,結合放化療的綜合治療仍有可能實現“轉化治療”后手術,延長生存;而對于Ⅳ期晚期患者,尤其是帶有驅動基因突變(如EGFR、ALK等)的群體,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手段正逐步替代傳統的姑息治療思維,成為長期慢病管理的核心。

統計數據顯示,即便在我國肺癌總體生存率仍不理想的背景下(2016年數據:3年生存率為19.8%),近年來隨著指南的推廣和治療手段的進步,符合指南治療的患者比例正在提高,部分晚期肺癌患者已經能實現帶瘤生存甚至臨床緩解。

**因此,“晚期肺癌只能等死”這一說法既忽視了治療的多樣性和進步,也容易打擊患者信心,延誤可能的有效干預。**科學規范的評估與治療,才是面對晚期肺癌的正確方式。

參考資料:

[1]Mu H, Yang X, Li Y, et al. Three-year follow-up study reveals improved survival rate in NSCLC patients underwent guideline-concorda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ront Oncol. 2024;14:1382197.

[2]Zheng R, Zhang S, Wang S, et al. Lung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Updated statistics and an overview of temporal trends from 2000 to 2016. J Natl Cancer Cent. 2022;2(3):139-147.

來源: 科學辟謠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