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鄭州的王先生(化名)早上起床后像往常一樣進入浴室洗澡,當溫熱的水流沖在肩頸處時,他突然感到后腦勺像被鐵錘重擊一樣,一陣劇疼襲來,隨即摔倒地,家人聽到響聲后急忙來到浴室,王先生已經出現意識模糊、劇烈嘔吐,家屬急忙將他送往醫院。

經過檢查,結果顯示:王先生為顱內動脈瘤破裂蛛網膜下腔出血,經過手術,王先生被送進ICU嚴密觀察及進一步治療。目前,王先生已經順利出院。

(▲醫院正門圖)

什么是顱內動脈瘤?早上洗澡會導致顱內動脈瘤破裂嗎?

顱內動脈瘤其實并非腫瘤,而是腦血管壁異常膨出的“血泡”,由于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有壓力時血液就可能沖出“血泡”,引起動脈出血。數據顯示,每100個成年國人中就可能有7人存在腦動脈瘤。

洗澡時的這3個動作剛好可能“引爆”它:

1.冷熱水交替刺激,可能導致血管反復收縮擴張,進而引起血壓波動,導致動脈瘤破裂;

2.彎腰低頭洗頭,此類情況下,顱內壓可能升高約30%,增加動脈瘤破裂風險;

3.搓澡時憋氣屏息,易使得胸腔壓力倍增,靜脈回流受阻,收縮壓飆升,相當于給血管壁施加“暴擊”。

再加上晨起6點-10點時人體血壓自然升高20-30mmHg,易形成疊加效應。臨床數據顯示,約有15%的動脈瘤破裂發生在晨間洗浴時,千萬要引起重視。

劇烈頭痛是顱內動脈瘤破裂的先兆癥狀。據統計,顱內動脈瘤一旦破裂(蛛網膜下腔出血),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達40%,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達60%,第一次出血后經保守治療存活下來的患者,有35%將在1年內因再次出血而死亡,51%將在5年內死亡,且未死亡者的嚴重病殘率也非常高。

【預警信號】這些癥狀可能是“破裂前兆”

1.突發單側眼瞼下垂、視力模糊。

2.短暫性劇烈頭痛,休息后緩解。

3.耳鳴、頭暈,尤其是伴隨頸部僵硬時。

4.無誘因的頻繁打哈欠,腦缺氧信號。

哪些人易患顱內動脈瘤?

許多人認為“沒癥狀就是沒問題”,但腦動脈瘤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以下人群需要警惕:

1.家族中有“動脈瘤”或“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史;

2.顱外其它部位發現有動脈瘤者;

3.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

4.長期酗酒、大量吸煙者;吸煙者動脈瘤破裂風險是不吸煙者的3.2倍,尼古丁使血管持續痙攣,誘發炎癥因子攻擊內皮細胞。酒精攝入>30g/天會導致血壓波動幅度超過40mmHg,加速血管損傷。

5.長期精神緊張、睡眠障礙、偏頭痛患者;

6.女性人群中相對發病率較高,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1.6倍。由于女性雌激素波動(更年期/妊娠)削弱血管彈性,服用避孕藥也會加劇血栓風險。

如何診斷顱內動脈瘤?

1.腦動脈造影(DSA)是診斷顱內動脈瘤的金標準。

2.核磁共振動脈血管成像(MRA)。

3.CT動脈血管成像(CTA)。

如何治療?

1.非手術治療:防止出血或再出血,包括絕對臥床休息,鎮痛,鎮靜,抗癲癇,導瀉,使患者保持安靜,避免情緒激動,使用止血藥物,控制血壓,降低顱內壓,防止腦血管痙攣等處理。

2.手術治療:

開放性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夾閉術。目的是阻斷動脈瘤的血液供應,避免發生出血。

血管內介入治療:顱內動脈瘤栓塞術(彈簧圈、支架等)。通過微導管將彈簧圈放入動脈瘤囊內,使動脈瘤囊內血流消失,消除動脈瘤破裂出血的風險。

腦動脈瘤破裂雖兇險,但可防可控。

長沙裕湘醫院神經外科專家提醒:記住這5條原則:

1.控血壓:高血壓人群,服藥需規律,避免擅自停藥,晨起后靜坐5分鐘再活動,避免血壓“過山車”。

2.戒斷不良習慣:戒煙,限制酒精攝入,避免用力排便或憋氣動作。

3.調整生活習慣:洗澡水溫控制在38℃-40℃,避免冷熱刺激。若有晨浴習慣,晨浴前喝半杯溫水,彎腰洗頭改為仰頭沖洗。

4.科學運動:推薦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運動時需循序漸進,避免爆發性用力。運動前后充分熱身,防止體位突變。

5.飲食干預:低鹽低脂,多吃富含鉀、鎂的食物。合理補充維C,搭配深海魚、堅果等食物,保護血管彈性。

來源:長沙裕湘醫院 神經外科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長沙裕湘醫院 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