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伏天的到來,長沙室外氣溫持續攀升,酷暑難耐之下,游泳解暑的人也逐漸增多。

長沙市第四醫院急診急救中心專家緊急提醒,游泳雖愜意,但溺水風險也很大,這份急救知識請收好,關鍵時刻能救人。

7月17日15時,急診急救中心的電話突然響起:“月亮島某游泳池有兒童溺水,情況危急!”急救車呼嘯而至時,只見泳池邊一名溺水兒童正被救生員緊急實施胸外心臟按壓,孩子口鼻處可見明顯嘔吐物,隨車醫護人員立即沖上前展開救援。

此時,孩子的頸動脈搏動已經消失,呼吸微弱。經過醫護人員3分鐘的規范急救操作,孩子終于成功恢復自主呼吸,頸動脈搏動恢復。

隨后,醫護人員將孩子轉移至救護車上,送至長沙市第四醫院急診急救中心。在多學科專家的接力救治下,溺水兒童的生命體征和氧合狀態逐漸趨于平穩。

長沙市第四醫院急診急救中心副主任胡賽說,溺水是中小學生意外死亡的“頭號殺手”。兒童落水后,4分鐘內便會意識喪失,6-10分鐘就可能造成不可逆腦損傷甚至死亡。因此,現場急救容不得絲毫遲疑。

那么,遇到溺水情況時,該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現場施救?長沙市第四醫院急診急救中心副主任胡賽給出了清晰的“四步施救法”,關鍵是要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展開:

“叫”:大聲呼救,快速聚攏周圍群眾,借助群眾力量展開救援;

“撥”:立即撥打110、120等緊急求助電話,準確說明事發地點和溺水者情況;

“伸”:迅速尋找樹枝、木棍、竹竿等,遞向落水者;

“拋”:向落水者投擲救生圈、密封空塑料瓶等漂浮物,助其保持漂浮狀態,等待救援。

若緊急情況必須下水救援,務必記住從背后接近落水者,托起其身體保持頭部露出水面,采用側游方式將人帶至岸邊。

溺水兒童救上岸后,該如何做呢?

1.10秒內判斷意識與呼吸:大聲呼喚并輕拍孩子肩部,同時側臉貼近口鼻,觀察胸部起伏、聆聽呼吸聲、感受氣流。若孩子無反應且無正常呼吸(或僅有瀕死嘆息),立即啟動救援。

2.即刻呼救:確認孩子無反應后,立即再次呼救并撥打120,清晰說明事發地點和情況。

3.清理口鼻異物:將孩子輕輕側臥,小心清除口鼻內泥沙、嘔吐物,但要避免盲目掏挖,造成二次傷害。

4.規范復蘇操作:若評估后發現孩子無自主呼吸,立即實施口對口人工呼吸;若同時觸摸不到脈搏,需立即啟動心肺復蘇(CPR),按照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救援。

5.堅持救援不放棄:即使救援超過10分鐘,也要持續復蘇,直至專業救援人員接手。

長沙市第四醫院急診急救中心副主任胡賽提醒,胸外按壓需保持每分鐘100-120次的頻率,按壓深度達5-6厘米(兒童及體格瘦小者酌減),每次按壓后需確保胸廓完全回彈。

對于未接受過急救培訓的人來說,可僅實施單純胸外按壓,專業人員則推薦呼吸與按壓結合的復蘇方式。尤其要注意不要采用倒掛拍背、奔跑搖晃等錯誤“控水”的做法,不僅急救無效,還會嚴重延誤搶救黃金時間。希望人人都能掌握關鍵急救技能,每個家庭都能遠離溺水悲劇。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長沙市第四醫院 羅子誠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

來源: 長沙市第四醫院 羅子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