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課堂進景龍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活動解密高樓抗風黑科技
7月27日上午,一場名為《大樓抗風的神器》的親子科普活動在龍華區龍華街道和景樂黨群服務中心火熱開啟。30余組親子家庭化身“小小結構工程師”,親手揭開摩天大樓對抗狂風、保持穩定的科學奧秘。
活動以震撼的深圳賽格大廈晃動新聞片段開場,瞬間點燃孩子們的好奇心。科普講師以“推秋千”和“琴弦振動”等生活現象為引,生動揭示了“風致振動”與“共振”原理。當孩子們親手操作“彈簧-重物模型”,親眼目睹推拉頻率匹配時劇烈的振幅變化,“原來大樓是這樣被風吹‘晃’起來的!”一位小朋友恍然大悟地喊道。
“以動制動”的調諧質量阻尼器: 孩子們在講師指導下,模仿臺北101大廈的“鎮樓神器”,動手調節迷你模型的重物位置與重量,感受重物如何通過反向擺動抵消大樓晃動。“看!重物往這邊動,桿子就不那么晃了!”實驗桌前充滿興奮的發現。
“無形之力”的電渦流阻尼器: 借助磁懸浮列車制動原理,孩子們測試了不同厚度金屬板在強磁場中的擺動衰減速度,直觀體驗看不見的電磁力如何化身大樓的“隱形剎車”。金屬片在磁場中迅速停止擺動的現象,引得陣陣驚嘆。
活動還揭秘了上海中心、紐約世貿中心等全球地標建筑中阻尼器的“藏身之處”。通過對比模型演示,孩子們清晰觀察到安裝在建筑頂部的阻尼器如何實現“四兩撥千斤”的驚人效果,領悟工程師們巧奪天工的空間智慧。
在緊張刺激的趣味搶答賽中,“臺北101阻尼器是什么形狀?”“電渦流產生的原理是什么?”等問題引發孩子們踴躍舉手。回答正確的家庭獲得了精巧的定制“阻尼器模型”紀念品,將科學探索的樂趣帶回家。
“沒想到摩天大樓里藏著這么神奇的科學!”一位參與活動的家長表示,“孩子們不僅玩得開心,更理解了科技如何守護我們的安全城市。”
本次活動通過真實案例、趣味類比、深度實驗與互動競賽,將復雜的工程物理知識轉化為孩子們可感可知的探索之旅。活動組織方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出系列主題科普活動,在孩子心中播撒科學種子,點亮未來工程師的夢想。
來源: 做科普 我們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