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菜市場就成了瓜類蔬菜的天下:脆生生的黃瓜、清甜的西葫蘆、爽口的絲瓜,還有帶著獨特風味的苦瓜……
很多人總覺得“苦味能去火”,所以吃到苦味的瓜也不會多想。但是,事實上,除了苦瓜以外,其他葫蘆科的瓜類(如絲瓜、瓠瓜、黃瓜、冬瓜、甜瓜、西瓜等)一旦吃起來有明顯苦味,就可能是“有毒”的,應立即停止食用。
今天尤其要給大家特別強調一種瓜——瓠(hù)瓜。因為,生活中因誤食有苦味的瓠瓜而導致中毒的事件實在是太多了:
2003年6月,濟南市某縣幼兒園發生過一起食用苦瓠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共43人就診,24人出現腹痛、腹瀉,經過治療后均康復出院。[1]
2016年6月,南昌市城區某建筑工地發生1起食物中毒事件,23人因頭暈、嘔吐、腹痛等癥狀前往醫院就診,經調查是因為食用了發苦的清炒瓠瓜而導致的食物中毒。[2]
2025年5月,福州肖先生買了3根瓠瓜,吃到最后一根時,盡管發現味道有點苦,還是吃了。不久便出現劇烈嘔吐、胸悶、氣緊、頭暈以及腹痛和腹瀉等癥狀。隨后,肖先生三次暈厥并摔倒,被家屬緊急送往醫院。
……
瓠瓜是什么瓜?
瓠瓜也叫瓠子、葫蘆、蒲瓜、扁蒲、夜開花,屬于葫蘆科葫蘆屬,原產于印度熱帶非洲,現在是我國主要瓜類蔬菜之一,另外還可做蔬菜嫁接的砧木。
瓠瓜的果實形態多樣,呈長棒形、長筒形、短筒形、扁圓形或束腰形,嫩瓜果皮為淡綠色,果肉白色柔嫩。我們主要是吃它的嫩瓜,而成熟的瓠瓜不適合食用,一般用來做容器或飾品,比如盛水的葫蘆瓢、做樂器、裝酒的葫蘆容器或玩具等。
瓠(hù)瓜長這樣。版權圖庫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瓠瓜含水量高,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中的數據,瓠瓜的含水量高達95.3% [3],跟口感水靈的黃瓜差不多。這種清爽的口感,是很多人夏天喜歡吃它的原因。
水分這么高,自然熱量就會低一些,瓠瓜的熱量僅為16千卡/100克[3],也是一款“減肥友好”蔬菜。
瓠瓜為什么會有毒?
正常的瓠瓜嫩瓜口感清甜,但在遇到一些特殊情況,例如做嫁接砧木用的瓠瓜味苦不能食用,或者在種植過程中與此類基因型品種的花粉天然雜交,造成后代基因變異,或是在生長過程中受到異常氣溫、陽光、土壤等因素的影響,或是在結瓜過程中瓜藤被踩爛,都會導致瓠瓜產生葫蘆素,味道變苦。[4]
葫蘆素是一類高度氧化的葫蘆烷型四環三萜類物質,按照其不同位置含氧官能團的不同,被分為A~T共12種[5]。有文獻指出,導致瓠瓜發苦和有毒的主要成分是葫蘆素B和葫蘆素D,二者具有較強毒性——葫蘆素D的小鼠經口半數致死量低至5毫克每千克體重[6],毒性比砒霜還強(砒霜的小鼠經口半數致死量為31.5毫克每千克體重[7、8])。瓠瓜中葫蘆素的含量越高,吃起來越苦。更糟糕的是,這種毒素即使經過漂洗、加鹽均不能去除,而且還耐高溫,受熱不易被破壞分解,日常燉、煮、蒸等常規的家庭烹飪溫度都無法將其破壞。
切開的瓠瓜。版權圖庫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吃了瓠瓜,有這些癥狀
馬上去醫院!!!
葫蘆素中毒后潛伏期為 10 分鐘~2小時,一般癥狀為胃部不適、惡心、嘔吐、頭昏、頭痛,部分進食 3~4小時后出現腹痛腹瀉,偶有手腳發麻、脈緩、渾身無力等癥狀。[9]中毒嚴重一點會有強烈的催吐和腸道刺激作用,損傷消化道,也會導致急性肝損傷。
2024年發表在《現代醫藥衛生》上的一篇文章就報道了一個因進食了大量苦瓠瓜而導致中毒入院的案例。患者先是頻繁劇烈嘔吐,胃及食管內壓力急劇增高,造成賁門黏膜撕裂,而食管黏膜下層和賁門部存在眾多血管叢,又引起嘔血,因毒素具有強烈的腸道刺激作用,故出現腹瀉、便血。該毒素對肝細胞有一定程度的損傷作用,肝細胞膜通透性增加,大量酶被釋放入血,故出現肝損傷。[10]
怎么才能更加安全放心地吃瓠瓜?
市場采購時,一定要問清楚用途,另外在烹飪之前,可以先用舌尖舔嘗瓜瓤的味道,若有苦味,應立即丟棄。(除了苦瓜,其他葫蘆科的瓜類也可以用這個方法)
對于食堂、餐廳等做好的瓠瓜菜肴,一旦發現味道發苦,應立即停止食用,并將所有相關的菜肴、湯汁全部丟棄!
參考文獻
[1]段德水,黃愛紅,趙小冬.一起幼兒園兒童苦瓠子食物中毒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4,(10):57.
[2]涂正波,唐麗君,聶萍英.一起建筑工地食堂食物中毒事件的調查[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7,33(11):1150-1153.
[3]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冊[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8
[4]單云嬌,陶運生.苦瓠子致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征及肝損傷1例報道[J].現代醫藥衛生,2024,40(07):1248-1250.
[5]李麒,羅飛,王成洋,等.葫蘆科作物苦味物質葫蘆素的研究進展[J].植物生理學報,2020,56(06):1137-1145.DOI:10.13592/j.cnki.ppj.2020.0007.
[6]https://paperzz.com/doc/6798614/cucurbitacins-in-plant-food
[7]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compound/Arsenic-trioxide#section=Acute-Effects
[8]https://www.t3db.ca/toxins/T3D0224
[9]孫飛珍.一起食用苦瓠子引起的食物中毒調查[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8,(01):31.DOI:10.19428/j.cnki.sjpm.2008.01.013.
[10]單云嬌,陶運生.苦瓠子致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征及肝損傷1例報道[J].現代醫藥衛生,2024,40(07):1248-1250.
策劃制作
作者丨薛慶鑫 注冊營養師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審核丨張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博士國家健康科普專家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委員
楊來勝 蘭州農科院研究員中國農學會會員
來源: 科普中國新媒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