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張阿姨有高血壓10年、糖尿病、冠心病8年,最近又查出骨質疏松和輕度抑郁。每天要吃10余種藥,經常記錯劑量;每次就診需要奔波于不同的專科,處方沖突,協調困難,這些讓張阿姨身心疲憊,整天擔心自己一身病好不了,稍一活動就心慌氣短。
為此張阿姨來到益陽市中心醫院全科醫學科就診,接診醫生詳細詢問病史后對患者目前用藥進行逐一梳理,量身定制了治療方案:精簡降壓藥種類和劑量,既保證效果又規避風險;將原有降糖藥更換為更安全的新型藥物,既能降糖又能護心;停用一種非必需的輔助藥物。提供詳細的用藥清單、服藥時間表,并指導她使用分藥盒。
經過幾周的調整隨訪,張阿姨的血壓、血糖控制平穩、心慌氣促明顯好轉。
根據《柳葉刀》2022年的一項研究,全球65歲以上人群中,約50%患有兩種或以上的慢性病。這種多種慢性病同時存在的情況,醫學上稱為**“多病共存”(Multimorbidity),在老年人中尤為常見,且管理困難。
一、什么是多病共存?
多病共存是指患者同時患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慢性疾病的情況,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骨質疏松等并存。隨著我國老齡化加劇,多病共存已成為老年人群健康管理的重要挑戰。
二、為什么會出現多病共存?
1.“同一個壞習慣,傷全身”
比如長期抽煙、喝酒、熬夜、吃外賣,可能同時傷害肺、肝、心臟、血管,導致多種疾病。
缺乏運動→肥胖→引發糖尿病、高血壓、關節病。
2.“一個病拖出另一個病”
比如高血壓不控制,可能引發心臟病、腎臟病、腦梗等。
3.年紀大了,身體“零件”老化
就像機器用久了零件會生銹,年齡增長后,免疫力下降、器官功能減弱,更容易同時出問題。
4.情緒壓力“壓垮”身體
長期焦慮、抑郁可能引發失眠、胃病、免疫力下降,間接導致其他疾病。
5.藥物副作用
長期吃某種藥可能對其他器官有影響(比如激素藥可能傷胃、傷骨頭)。
三、多病共存對患者的影響
1.治療復雜:多種疾病并存可能導致藥物相互作用增加,治療難度加大。
2.生活質量下降:疾病疊加可能影響日常活動能力,增加跌倒、失能等風險。
3.醫療負擔加重:頻繁就醫、多重用藥會增加經濟和精神壓力。
四、全科醫生見招拆招
全科醫學提倡“以患者為中心”的綜合管理模式,可為慢病患者提供定期隨訪、病情監測、用藥指導、生活方式干預、健康教育、并發癥篩查、心理支持及個體化的健康管理計劃制定與執行等服務,尤其擅長處理**“多病共存、多重用藥”**的復雜局面,量身定制綜合管理方案 。
1.全面評估,個體化治療
采用老年綜合評估(CGA),評估患者的身體、心理、社會支持等情況。
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避免過度用藥或治療沖突。
2.合理用藥,減少不良反應
“少而精”原則:優先選擇“一藥多效”的藥物,減少用藥種類。
定期藥物重整:由全科醫生評估,及時調整可能有害或重復藥物
3.多學科協作,全程管理
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護士、康復師、營養師等組成團隊,共同制定管理計劃。
關注功能維持,如運動康復、營養支持,延緩疾病進展。
4.加強健康教育與自我管理
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疾病知識,提高用藥依從性。
鼓勵健康生活方式,如低鹽低脂飲食、適度運動、戒煙限酒等。
多病共存是老年健康的常見問題,但通過全科醫學的綜合管理、合理用藥和多學科協作,可以有效提高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關愛老年健康,科學管理共病,全科醫學與您同行!
參考文獻
1.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2022). Multimorbidity: a priority for global health research. The Lancet.
2. 老年共病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3)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益陽市中心醫院 李博 周宏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益陽市中心醫院 李博 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