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配啤酒,是許多人夏季快樂的標配。然而,近日李女士(化名)一家三口因一頓7斤小龍蝦的大餐之后集體送進醫院搶救的案例引起了市民的關注。

李女士一家對小龍蝦情有獨鐘,是忠實的粉絲。隨著今年小龍蝦即將過季,李女士一家決定來一場“小龍蝦收官之戰”,于是從菜市場購買了7斤新鮮小龍蝦。經過仔細清洗,精心烹飪,一家人其樂融融地享用了一頓龍蝦晚宴。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吃完龍蝦后的當天夜間,一家人毫無預兆地陸續出現了腰背劇痛、呼吸困難、渾身發冷和嘔吐的癥狀。情況緊急,一家人立刻前往岳陽市中醫醫院急診科就診。

“疼得像是快要死了!”李女士一家說明癥狀后,接診醫生迅速為三人進行了詳細檢查。化驗結果令人震驚:三人肌酸激酶(CK)值分別高達2233 U/L、1551 U/L、509 U/L(正常參考值:26-196 U/L);肌紅蛋白(Myoglobin)值更是飆升至1141.2 U/L、5254.2 U/L、2377.7 U/L(正常參考值:0-80 U/L),都高出正常值數十倍,提示急性腎損傷。

結合典型的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結果,醫生高度懷疑是**“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立即轉入腎病風濕病科救治。

面對一家三口的緊急病情。岳陽市中醫醫院腎病風濕病科主任傅淑芳帶領謝宏明主任醫師連夜組織專家團隊進行會診,完善相關檢查,確診一家三口為**“小龍蝦相關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并制定綜合救治方案。立即對患者進行大量補液、糾正酸中毒、預防感染及保護臟器。一天之后三位患者的癥狀得到明顯緩解,肌酸激酶和肌紅蛋白水平逐步下降,三天之后康復出院。

腎病風濕病科主任傅淑芳介紹,橫紋肌溶解綜合征(Rhabdomyolysis),它是一組由于各種原因如劇烈運動、擠壓傷、藥物、中毒、感染、代謝性疾病等導致的橫紋肌(主要是骨骼肌)損傷,細胞膜完整性被破壞,細胞內容物如肌紅蛋白、肌酸激酶、電解質、小分子物質等大量釋放進入血液循環的臨床綜合征。

臨床上表現為四肢和腰背部肌肉疼痛、壓痛、腫脹、無力;尿液變化,尿色深,可能出現茶色、紅葡萄酒色或醬油色尿,嚴重時可出現少尿或無尿;有的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急性腎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小龍蝦相關橫紋肌溶解綜合征”是其中的一個特定類型。吃小龍蝦導致橫紋肌溶解癥的原因可能有:

一是過敏反應。部分人群對小龍蝦可能存在過敏反應,特別是高蛋白過敏人群;

二是重金屬或藥物殘留。小龍蝦養殖水域中可能含有重金屬離子或獸用抗生素殘留等,這些物質可能蓄積在小龍蝦體內,尤其是頭部和腮部;

三是生物毒素。小龍蝦中可能富集了某些生物毒素,這些毒素可能是由小龍蝦生長水域中的其他生物產生的;

四是細菌感染。小龍蝦可能攜帶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這些細菌一旦超標,也可能成為引發橫紋肌溶解的因素;

五是洗蝦粉污染,使用洗蝦粉清洗小龍蝦后,殘留未清洗干凈。

傅淑芳主任特別提醒,小龍蝦雖美味,但食用需謹慎!購買時一定要選擇信譽良好、來源可靠的水產市場或商家購買。烹飪前務必充分刷洗,去除腮和蝦線(腸道),并確保完全煮熟煮透。避免一次性過量食用,尤其是短時間內大量進食。過敏體質、肝腎疾病患者、兒童及老人更需注意。

食用后24小時內,如出現肌肉酸痛(尤其是腰背、肩頸等部位)、乏力、尿液顏色加深(如濃茶色、醬油色)、惡心嘔吐、胸悶氣短、發熱等不適癥狀,務必高度警惕,立即停止食用,并盡快就醫!告知醫生近期小龍蝦食用史。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岳陽市中醫醫院 樺林 傅甜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岳陽市中醫醫院 樺林 傅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