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是第15個“世界肝炎日”。今年主題是“社會共治消除肝炎”,旨在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減少相關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與死亡。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腫瘤二科近日收治了一位55歲的張阿姨,她攜帶乙肝病毒已有30年,如今被確診為肝癌。這一案例再次敲響警鐘:從肝炎悄無聲息地進展為肝癌,這樣的悲劇往往源于肝臟的“沉默”特性以及人們對病情的忽視,最終釀成無法挽回的傷痛。
腫瘤二科鄧天好主任介紹,全球80%的肝癌與乙肝或丙肝感染相關,而我國肝癌患者占全球新發病例的42%,死亡率高居癌癥第二位。臨床數據顯示,約80%的肝癌患者確診時已錯過最佳治療期。唯有全社會共同行動,才能有效阻斷肝炎向肝癌的無聲演變。
乙肝病毒如何“侵蝕”出肝癌?
第1步:潛伏侵蝕(慢性乙肝)
**病毒把肝細胞當“宿舍”:**鉆進肝細胞核,復制病毒DNA。
**免疫系統“誤傷友軍”:**清除病毒時順帶殺死肝細胞→轉氨酶升高(查肝功能可見)。
很多人以為“沒癥狀=沒事”,其實病毒正在悄悄搞破壞。
第2步:肝臟結疤(肝硬化)
反復發炎→肝細胞壞死→疤痕增生
**危險信號:**血小板降低、B超顯示“肝臟凹凸不平”、出現蜘蛛痣/肝掌。
**致命轉折:**肝硬化是肝癌的“孵化基地”。此時每年有3%-5%概率癌變。
第3步:癌變爆發(肝癌)
疤痕區細胞基因突變→失控增殖成腫瘤
病毒的兩大致癌手段:
**①基因插入:**把自己的DNA插入肝細胞基因→誘發突變
**②炎癥助攻:**持續炎癥刺激→細胞復制錯誤
**關鍵事實:**乙肝病毒攜帶者比普通人患肝癌風險翻倍。
阻斷“乙肝→肝硬化→肝癌”的三大“防護盾”
一、“源頭防控盾”——切斷病毒傳播鏈
**1.疫苗接種:**新生兒24小時內接種首針乙肝疫苗(0-1-6方案),成人未接種者及時補種;高危人群(醫務工作者、乙肝患者家屬等)主動接種。
**2.母嬰阻斷:**乙肝孕婦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抗病毒治療,新生兒12小時內注射疫苗+免疫球蛋白,阻斷率超95%。
**3.安全防護:**避免共用牙刷/剃須刀,醫療操作確保器械嚴格消毒,減少血液/體液傳播風險。
二、“全程管理盾”——抑制病毒、保護肝臟
**1.規范治療:**已感染乙肝者需定期隨訪,在醫生指導下堅持抗病毒治療(如恩替卡韋),抑制病毒復制、減輕肝損傷,延緩肝硬化和肝癌發生。
**2.遠離“肝毒”:**滴酒不沾(酒精會加速肝損傷);拒絕黃曲霉素(霉變花生/玉米整袋丟棄,慎食小作坊自榨油);3.避免高脂飲食(肥胖和糖尿病會增加肝癌風險)。
三、“早篩預警盾”——抓住早期干預窗口
**1.高危人群:**乙肝攜帶者、有肝癌家族史、肝硬化患者等,每半年做1次“肝臟超聲+甲胎蛋白(AFP)”檢測。
**2.進階檢查:**AFP陰性者可補充異常凝血酶原(DCP)或AFP-L3%檢測,提升早期肝癌檢出率。
**3.關鍵意義:**早期肝癌通過手術等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70%以上;晚期則不足10%,早篩是挽救生命的關鍵。
乙肝患者必做的“護肝體檢包”
專家提醒
腫瘤二科鄧天好主任提醒,乙肝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疫苗接種、規范治療、主動篩查,能攔住90%的肝癌風險。
建議乙肝病友:
**1.藥不能停:**抗病毒治療是場馬拉松,擅自停藥是“引爆器”。病毒反撲起來,可能比原來更兇,甚至導致肝衰竭。再忙再沒感覺,藥也得按時吃。
**2.復查就是“體檢哨兵”:**定期復查,抽血、做B超/CT(查病毒量、肝功能、乙肝五項、AFP、影像學、腎功能、血常規、血脂等)。這是評估效果、發現藥物副作用、揪出早期肝癌的“火眼金睛”。
**3.良好生活習慣是“護肝盾牌”:**滴酒不沾,飲食均衡,別太油膩。別熬夜透支身體。保持好心情,別讓乙肝成為心理負擔。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腫瘤二科 鄧雪花 張振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鄧雪花 張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