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了,有些體檢報告上會有肝瞬時彈性成像檢測,或者寫了有肝硬度(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檢測,有些病人拿到報告后發現這個指標升高,然后很焦急的跑去咨詢消化科或肝病科醫生。

那么,肝硬度檢測升高究竟代表了什么意義?發現肝硬度值高,是否意味著離肝硬化不遠了?今天讓益陽市中心醫院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檢測到底有哪些意義!

當前,全球肝硬化患者超過1.2億,每年致死人數約120萬,超過了因肝癌導致的死亡人數。中國肝硬化患者約700萬,門靜脈高壓是影響肝硬化預后的重要因素,其嚴重程度決定了肝硬化并發癥(如腹水、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性腦病等)的發生發展。因此,大力推進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的早期篩查和早期診斷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我們都知道,肝病的進展一般遵循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四部曲,而早期的肝纖維化是可以逆轉的,那么如果能在肝硬化出現之前及時發現其存在,或者在肝硬化晚期并發癥出現前盡早識別,其意義是十分深遠的。

目前診斷肝纖維化的金標準是肝組織活檢,但因為其創傷性大、費用高而難以普及。因此,無創的檢測手段應運而生。而肝硬度檢測的重要目的正是早期識別肝纖維化、肝硬化。

肝硬度檢測的原理

肝硬度檢查主要利用FibroScan瞬時彈性成像技術,通過低頻率的瞬間振動使組織產生位移,然后用組織反射回來的超聲波去探測組織的移動位置。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得到目標區域中不同彈性系數的組織的相對硬度,以千帕(kPa)為單位表示。剪切波在組織中的傳導速度越快,彈性數值就越大,肝組織質地也就越硬。

肝硬度檢測的優勢在哪?

LSM的檢測,主要優勢在于其便捷、無創、無痛苦、用時短以及相對客觀和可重復性強。

肝硬度檢測的適用范圍有哪些?

1.健康人群的肝臟體檢;

2.各種慢性肝臟疾病的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檢測;

3.預測肝硬化患者失代償事件的發生;

4.評估藥物在降低門脈高壓方面的療效;

5.肝硬化門體分流術術前篩查和術后療效評估。

檢測結果怎么判讀?

目前臨床上應用較多的是FibroScan瞬時彈性成像技術測定。上述檢查結果中,最重要的兩項就是肝硬度(LSM)和控制衰減指數(CAP)。

那么,CAP的意義是什么呢?簡單來說,該值主要反映肝臟脂肪變性的嚴重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患者LSM值受到不同檢測儀器、肥胖、脂肪肝、基礎慢性肝病、肝功能狀態等許多因素的影響,比如脂肪肝患者,LSM≥15kPa提示已經有較大的可能性存在肝硬化,而酒精性肝病患者LSM≥20kPa提示肝硬化。因此,肝硬度檢測結果的判讀需要綜合檢測結果和病史綜合判斷。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益陽市中心醫院 鄧葵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益陽市中心醫院 鄧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