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作為白紋伊蚊活躍區,屬登革熱防控Ⅱ類地區,且毗鄰廣東存在基孔肯雅熱輸入風險。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控制辦公室主任陽濤指出,需通過“源頭控制—精準消殺—物理防護—動態監測—協同聯動”全鏈條防控,阻斷蚊媒傳播鏈。具體措施如下:

一、源頭控制:清除孳生地

核心目標:徹底消除積水環境

1.小型積水容器治理

立即清理:花盆托盤、廢棄瓶罐、輪胎、空調接水盤等積水,傾倒后倒置容器。

無法清除的容器:須嚴密加蓋密封;功能性儲水容器(如飲水缸)需每周刷洗內壁+換水(破壞蚊卵附著)。

2.非容器類積水治理

疏通排水溝/下水道,填平洼地,清除屋頂積水。

景觀水池、地下室集水井等投放生物滅蚊幼劑或引入食蚊魚。

3.環境強化管理

每周清理綠化帶腐葉雜草,消除隱蔽孳生點。

垃圾桶站每日沖洗+清運,重點清除桶底殘留積水。

工地每日清理建材垃圾,廢棄物資即時報運。

二、精準消殺:科學滅蚊

首要原則:孕婦、兒童、呼吸疾病患者禁用化學消殺劑!

1.室外消殺

時段:伊蚊活躍期(清晨7:00-10:00、黃昏17:00-19:00)。

方式:超低容量噴霧(擬除蟲菊酯類藥劑)。

重點區域:樹蔭/墻角/灌木叢等陰暗處,每月≥2次,雨后補噴。

2.室內公共區域

化學消殺必須無人時進行,優先選用滯留型藥劑。

3.安全規范

禁用有機磷等高毒藥劑,選用氯菊酯/烯丙菊酯等低殘留藥劑。

消殺后設置警示牌,記錄操作時間及藥劑。

三、物理防護:多重屏障

1.設施升級

門窗安裝≥40目防蚊紗網。

公共場所入口裝風幕機(風速≥7.6m/s)或防蚊閘。

露天排水溝改造為暗渠+防蚊蓋板。

2.輔助滅蚊設備

室內每20-30㎡設1臺滅蚊燈(高1.5-2m,避光避風),每周清潔電網。

3.個人防護

外出穿淺色長袖衣褲。

皮膚暴露處涂抹含DEET(避蚊胺)、派卡瑞丁或IR3535的驅蚊劑。

四、動態監測:數據驅動

1.孳生風險監測:定期計算布雷圖指數(BI)(每百戶陽性積水容器數)。

2.成蚊密度監測:重點區域布設誘蚊燈,區分白紋伊蚊/埃及伊蚊/庫蚊。

3.精準調整策略:依據數據強化高風險區清理頻次與消殺方式。

五、協同聯動:全民防控

1.物資儲備

消殺器械(噴霧器/滅蚊燈)、藥劑(Bti/擬除蟲菊酯)、防護裝備、應急物資。

2.跨部門協作

實時共享周邊疫情信息,出現病例立即強化消殺。

保潔團隊納入孳生地巡查職責,維修組優先處置漏水/堵溝問題。

3.公眾參與

宣傳核心知識“清積水比滅成蚊更重要”,鼓勵主動上報積水點情況。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陽濤 寧彩紅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陽濤 寧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