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
不勞醫生開藥方”
夏季吃姜是種傳統養生智慧
那么
人人都適合吃姜嗎?
又該如何正確吃姜?
這份食姜指南
速速收藏!
為什么“夏吃姜”養生?
夏季高溫、高濕,若人體陽氣不足,便易出現畏寒怕冷、疲乏嗜睡、免疫力降低等情況。
中醫認為,生姜性溫而味辛,有健脾溫中、疏散風寒的功效。
夏季暑濕之氣容易困遏脾胃,生姜不僅可以溫中焦,有效緩解夏季食用生冷、冰飲所致的寒濕積聚,還有散寒、祛風、解毒的功效。
近日,一項新研究從臨床角度證實了生姜對心血管的好處。據發表于《自然》子刊《醫學科學雜志(Cureus)》的一項研究發現,生姜通過調節血脂、血壓,起到對抗炎癥、氧化應激等多重心腦血管保護作****用。
生姜整體有溫熱屬性,食用生姜對心血管的作用主要可體現在化痰濁、通脈絡、調脾胃、平寒熱這幾方面。
夏姜雖好
但不是誰都能吃
適合吃姜的三類人群
-
體質偏寒者:手腳冰涼、畏寒喜暖者,生姜可溫中袪寒。
-
脾胃虛寒者:此類人群常伴胃痛、腹瀉,生姜能幫助暖胃止嘔。
-
風寒感冒初期患者:生姜紅糖水能發汗解表,緩解鼻塞、頭痛等癥狀。
夏姜的禁忌人群
-
陰虛體質者:表現為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經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膚干燥、心煩易怒、睡眠不好。陰虛的人吃姜會加重癥狀。
-
內熱較重者:由于生姜的作用多為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如患有肺熱燥咳、口臭、痔瘡出血等疾病,則不宜食用生姜。
-
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者:這類感冒并非寒邪引起,食用生姜無疑是“火上澆油”。
吃姜到底該不該去皮?
- 去皮與否需辨證
生姜皮味辛、性涼,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風寒感冒或脾胃虛寒者宜去皮以增強溫性;日常烹飪或利水腫時則建議保留姜皮。
- 時間宜早不宜晚
生姜性溫味辛,辛能發散,晨起陽氣升發時吃姜可順應自然規律,而夜晚則可能干擾陽氣收斂,影響睡眠。尤其是那些有口舌干燥、咳嗽、心煩易怒、睡不著覺等癥狀的陰虛火旺人群更要注意!
- 腐爛生姜不可食用
腐爛生姜會產生強致癌物黃樟素,可能損傷肝臟,誘發癌癥。切勿輕信“爛姜不爛味”的說法。
- 生姜不可過量食用
生姜性溫,但過量食用也易引發口干、咽痛等上火癥狀。建議每日攝入量控制在10克左右,大約3片姜的量。
- 烹飪方式有講究
生姜久煮可增強溫補效果,姜棗茶需冷水下鍋慢熬20分鐘以上,以充分釋放有效成分。
來源: 央視網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