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我國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社會共治 消除肝炎”,將向公眾宣傳“病毒性肝炎可防可治”科學理念,普及防治知識,增強公民自我防護能力,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
小張看著體檢單上的“乙肝大三陽”的結果,想起這些年來常有的乏力感,懊悔地嘆了口氣——原來肝臟的求救信號,早就悄悄亮起過紅燈。
我國約有8600萬乙肝病毒攜帶者,每10人中,就有1人受到病毒性肝炎的威脅。共餐會傳染乙肝嗎?丙肝真的可以治愈嗎?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脾胃肝病科鄧芳主治醫師帶大家科學認識病毒性肝炎。
一、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損害為主的一組全身性傳染病。目前已明確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五種類型(即HAV、HBV、HCV、HDV、HEV),它們的傳播途徑、發病特點和危害各不相同,但都會對肝臟造成損傷,嚴重時可能發展為肝硬化、肝癌。
二、五種病毒性肝炎的核心區別
重點提醒:
甲肝/戊肝:管好嘴就能防。
乙肝/丙肝:別公用牙刷、針具,疫苗(乙肝)和藥物(丙肝)是“克星”。
三、身體出現這些信號,可能是肝臟在“報警”
但需注意:慢性乙肝、丙肝常“悄無聲息”,很多人沒有明顯癥狀,等到出現不適時可能已發展為肝硬化。因此,高危人群定期篩查非常重要。
四、如何預防?
1. 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手段
甲肝、乙肝有疫苗可預防:甲肝疫苗適合兒童、餐飲從業者等高危人群;
乙肝疫苗是新生兒必打疫苗,未接種過的成人(如醫護人員、經常輸血者)也建議補種;
丙肝、丁肝、戊肝目前尚無疫苗,預防需靠切斷傳播途徑。
2. 切斷傳播途徑
甲肝、戊肝:注意飲食衛生,飯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生熟餐具分開。
乙肝、丙肝、丁肝:避免共用牙刷、剃須刀;看病、紋身、拔牙等選擇正規機構,確保器械嚴格消毒;拒絕毒品,不共用注射器;性生活做好防護;孕婦若有乙肝,及時進行母嬰阻斷(可有效降低胎兒感染率)。
3. 定期篩查,早發現早處理
乙肝、丙肝高危人群(如乙肝患者家屬、長期服藥者、透析患者等)建議定期查肝功能、病毒標志物(乙肝五項、丙肝抗體)。
慢性乙肝、丙肝患者需遵醫囑定期復查,及時進行抗病毒治療,避免病情進展。
五、大家關心的幾個常見誤區
誤區1:日常接觸(如握手、共餐)會傳染乙肝、丙肝?
錯!乙肝、丙肝不會通過共餐、擁抱、咳嗽等日常接觸傳播,不必過度恐慌。
誤區2:乙肝“小三陽”比“大三陽”更安全?
錯!病情嚴重程度不取決于“大、小三陽”,而要看病毒載量、肝功能和肝臟損傷程度,需通過檢查評估。
誤區3:丙肝治不好,只能等著肝硬化?
錯!目前丙肝可通過口服抗病毒藥物治愈,療程短(8-12周)、副作用小,早發現早治療幾乎可100%康復。
誤區4:肝炎疫苗打一次管終身?
錯!我們以乙肝疫苗為例,乙肝疫苗并非接種一次即可終身免疫。接種乙肝疫苗后,抗體一般可提供至少10年的保護,但隨著時間推移,部分人群抗體水平會下降,不足以有效抵御乙肝病毒。年齡越大、免疫系統減弱等人群的抗體水平更加容易下降,所以我們應當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進行抗體水平檢測,根據結果決定是否需要再次接種。
專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脾胃肝病科曾松林主任團隊提醒:病毒性肝炎雖然可怕,但可防可控。了解傳播途徑、做好預防措施、定期篩查,就能最大限度降低風險。如果您有相關疑問或屬于高危人群,建議及時就診。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脾胃肝病科 鄧芳 曾松林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
來源: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鄧芳 曾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