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的病理報告顯示HPV陽性!我是不是得宮頸癌了?”在病理科窗口,這樣緊攥報告單、帶著顫抖的聲音咨詢的女性并不少見。那張小小的報告單,在她們手中仿佛重若千斤。

今天,長沙市第四醫院病理科專家鄭重提醒:HPV陽性不一定是宮頸癌,科學應對是關鍵!

一、HPV的真相

HPV,宮頸的一種常見的“病毒”,一生中約80%女性可能感染。性傳播是感染的主要途徑,但密切接觸、皮膚黏膜破損等都可能成為傳播橋梁。但是,不用緊張,多數感染是能自愈的(約90%。感染可在1-2年內被自身免疫系統清除)。

需要明確的是,陽性≠病變:如同感染了呼吸道病毒不一定發燒咳嗽一樣,HPV陽性僅提示存在病毒感染,絕不意味著宮頸已經發生病變或癌變。

二、看懂報告單,關鍵看“型別”

拿到報告單,先看是高危型還是低危型:

**高危型(如16、18、31、33、45、52、58等):**與宮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需要重點關注。

**低危型(如6、11等):**主要引起生殖器疣(尖銳濕疣),癌變風險極低。

此外,醫生會綜合判斷是單一感染還是多重感染,為后續診療提供依據。

三、HPV陽性了,怎么辦?

**1.穩住心態:**不要恐慌,陽性只是一份“預警通知”,并不是“最終判決書”,過度焦慮反而會降低免疫力。

**2.尋求專業解讀:**立即攜帶報告咨詢婦科醫生,而非自行上網搜索或輕信非專業建議。

3.完善關鍵檢查:

**TCT(宮頸細胞學檢查):**觀察宮頸細胞是否已發生異常變化,評估宮頸健康狀態。

**宮頸E6/E7檢測:**E6和E7蛋白是導致癌變的關鍵推手。該檢查能判斷病毒是否正在大量生產這兩種蛋白,尤其當HPV高危陽性而TCT結果不確定(如ASC-US)或輕度異常時,E6/E7檢測能提供更早、更精準的風險預警,幫助醫生判斷。

四、醫生“組合拳”,定制專屬方案

不同檢查結果組合,應對方式不同,醫生會給出專屬方案:

組合1:HPV高危陽性 + TCT正常:

這是常見情況!通常建議6-12個月后復查HPV和/或TCT。此時,增強免疫力是關鍵——保持健康作息、均衡營養、適度運動、心情舒暢,幫助身體“打敗”病毒。

組合2:HPV高危陽性 + TCT異常(如ASC-US, LSIL, HSIL等):

需要進一步“深度偵查”,陰道鏡檢查(必要時進行宮頸活檢)是明確診斷的關鍵。早發現、早干預,可有效阻斷癌前病變發展。

組合3:HPV高危陽性 + TCT結果不確定/臨界(如ASC-US) + E6/E7陽性:

風險提示更明確!E6/E7陽性表明病毒處于活躍致癌狀態,即使TCT輕微異常,醫生也可能建議盡快進行陰道鏡檢查,以便更早明確診斷和干預。

五、預防大于治療,這幾點要牢記

**一級預防“利器”——HPV疫苗:**盡早接種,保護效果更佳。即使已有性生活或感染過HPV,接種疫苗仍能預防未感染的型別。

**二級預防“核心”——定期篩查:**21歲以上或有性生活3年以上的女性,務必遵醫囑定期做HPV+TCT ± E6/E7篩查。篩查是揪出早期問題的“偵察兵”,根據年齡和風險,醫生會建議不同的篩查策略。

**其他防護——安全性行為+增強免疫力:**正確使用安全套有助于降低感染風險;健康作息、均衡營養、適度運動、心情舒暢,能筑牢免疫“防火墻”,幫身體更好對抗病毒。

長沙市第四醫院病理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國群提醒,HPV陽性報告是身體“善意的提醒”,而非“命運的宣判”。宮頸癌是可防可控的,科學認知和積極行動就是最強大的武器。請將焦慮轉化為行動力,與醫生攜手,守護好您的健康防線!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長沙市第四醫院 李芳 楊慧婷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

來源: 長沙市第四醫院 李芳 楊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