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這個對男女老少

一視同仁的強大“高溫攻擊”下

誕生了兩種特別的“人類種族”

本期科普陜西將為您全方面介紹

“汗族”和“旱族”兩大人群分支的主要特點

PART 1**“汗族” 特點**

對于“汗族”人而言,夏天是一場與自己的抗爭,只要略微一動,就能體驗從湖里撈上來的感覺。

有的“汗族”會在吃飯時“覺醒血脈”,辣的、咸的、熱的,只要一入口就打開了汗液洪流。這種情況被稱為味覺性多汗,主要**由于味覺感受器在接觸到食物的時候,受到味覺刺激,導致頭面部皮膚過度出汗。**多數情況下,這對身體沒有什么損害。

當人處于緊張情緒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經會進入興奮狀態,**神經沖動在短時間內從大腦皮質傳遞到汗腺,**只需要不足20秒就能讓人大汗淋漓。這類“汗族”也比較常見,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沒有什么健康問題。

但有一類“汗族”,他們并沒有處于炎熱的溫度下,也沒有進行任何運動,卻能出汗到將衣服都浸濕的程度。

這種顯然不合理的情況屬于繼發性多汗癥,通常是身體發出的警報。比如在患有甲亢時,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會導致身體為降溫而大量排汗;低血糖患者由于交感神經更容易興奮,出汗量也會明顯增加。

注意

不過,有個常見的誤區需要糾正 —— 出汗并不能等于排毒。在汗液中,99%的成分是水,其他成分則不到1%。決定流汗量多少的關鍵主要是汗腺和體內溫度。

流汗最直觀的作用是降低體內溫度:在高溫情況下,人體內血管會擴張,將血液中的熱傳遞至皮膚表面,再隨汗液排出體外。而如果論起排毒,還是其他的代謝方式更為有效。

PART 2

“旱族” 特點

至于另一類人——“旱族”,他們往往能在夏日保持住自己最后的一份涼爽干燥。大多數的**“旱族”汗腺會相對較少或不發達**,導致汗液排出量較小。

但當“旱族”發現自己處于極度炎熱的環境或是在劇烈運動后,依然只有熱感沒有排汗,則可能是健康問題的信號。這可能是皮膚病導致汗腺被堵塞,汗液無法及時排出;也有可能是神經有損傷,導致交感神經無法收到刺激;還有可能是甲狀腺激素太少,導致身體沒有產生足夠熱量。


健康小貼士

作為人體正常代謝的一環,汗液不可避免也不應該避免。在沒有疾病和問題的情況下,順其自然、及時補水就是保持健康最好的方法。

另外,還有一些需要特別注意的點:

  • 對于患有心臟病或高血壓的人群,若突然出現冷汗淋漓、胸痛伴隨心率驟增等癥狀,需立即前往醫院就診,此類表現常為心肌梗死的先兆信號。
  • 出汗并非有效減脂途徑,其本質是人體水分的流失。盡管排汗后體表重量短暫下降,但水分攝入后體重即會回彈。若未及時補水,可能引發中暑、電解質紊亂引發的肌肉痙攣及重度脫水,極端情況下甚至造成心臟功能異常并威脅生命安全。

來源: 文字圖片來源參考:深圳衛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