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56歲男士因被電梯擠壓后導致左小腿腫脹、疼痛、活動受限6小時,來湖南旺旺醫院急診骨科就診。接診醫師見患者左小腿膝蓋下方處有明顯水泡形成,且小腿局部張力高,腳呈暗紫色,皮溫低,足背動脈搏動減弱。X線顯示:左脛骨上段、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腓骨頭骨折。
看到自己腿部顏色改變,并且已經長出水泡的左腿,患者非常焦慮,一度陷入恐慌:“我的腿...是不是保不住了?”
(▲圖示:患者左腿骨折處水泡)
經入住骨科病房系統治療,管床醫師予以脫水消腫、預防血栓、活血止痛、及時手術等對癥治療,通過水皰穿刺放液、凡士林覆蓋傷口、下肢石膏固定制動等對癥處理,同時康復科協助進行功能鍛煉。一周后,患者左腿消腫,水泡也慢慢消退,術后3天,患者可以借助拐杖下床活動了。
湖南旺旺醫院骨科醫師介紹:這場虛驚源于骨折后張力性水泡,骨折后出現張力性水泡,是創傷后炎癥和腫脹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而非病情惡化。我們一起學習了解一下相關知識。
科普知識:
一、什么是骨折后張力性水泡?
骨折后因局部軟組織嚴重腫脹、炎癥反應、血液循環障礙或固定不當,導致組織液積聚,使得骨折周圍皮膚出現張力性水泡,這屬于創傷性水泡的一種特殊類型。
二、骨折后為什么會產生水泡?
1、創傷性水腫:骨折后血管通透性增加,組織液滲出;
2、機械壓力:骨折端移動或外固定(石膏、夾板)壓迫皮膚;
3、淋巴回流障礙:腫脹壓迫淋巴管,液體積聚在表皮與真皮之間。
三、張力性水泡有哪幾種分類?
1、漿液性水泡:最為常見,泡液清亮,預后較好;
2、血性水泡:泡液呈暗紅色,提示真皮層損傷,研究表明血性水泡較漿液性水泡更難愈合。
四、水泡多發于哪些部位?一般骨折多久會出現這種情況?
水泡可以發生在創傷的任何部位,以四肢居多,骨折端周圍發生概率更高,貼近骨骼,常見于脛骨、膝踝關節、肘關節;且水泡多在急性損傷后的24-48小時出現。
五、如何做才能避免水泡的產生?
1、早期骨折復位,減少移動;
2、抬高患肢,減輕腫脹;
3、避免固定過緊,定期檢查皮膚。
六、如果已經產生水泡了,該如何處理?
1、建議盡快就醫。
2、按上述內容,此情況發生,是因有骨折出現,故應以盡快就醫為重,后繼均需醫護的專業處理。
參考文獻:
霍妍,臧青青,賈云洋,高昕超,米萌,譚杰,骨折張力性血性水泡去頂術與抽吸術臨床效果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病案,2024,25(12),109-112。
董翠珍,程云,孫麗萍,骨折后張力性水泡的預防與護理進展【J】,上海護理,2014,14(02),63-67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旺旺醫院 急診醫學科 年夢遠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湖南旺旺醫院 急診醫學科 年夢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