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醒:本文所有“段子”只為增強閱讀體驗,醫學觀點絕不打折,請放心食用!

一、家長的 SOS:為什么孩子吃不夠、胖不停?

“醫生,我家娃像開了掛,冰箱上鎖都攔不住,他還能憑嗅覺破解密碼!”

如果您的小朋友

· 出生時軟綿綿,吃奶費勁;

· 1?2 歲后卻突然食量暴漲,體重曲線像坐火箭;

· 還伴隨身材矮小、說話晚、肌肉松垮……

別急著把“管不住嘴”甩鍋給孩子,他們可能遇到一位罕見又棘手的幕后大 BOSS——Prader-Willi 綜合征(PWS)

二、科普時間:PWS 到底啥來頭?

· 成因:第 15 號染色體上某段“父系基因”缺席/沉默(常見三種遺傳機制)。

· 發病率:約 1/15,000,雖然“罕見”,但對小患者影響極大。

· 核心癥狀

1. 永不滿足的饑餓感(下丘腦調控失靈,饑餓閥門壞了);

2. 基礎代謝偏低(能量消耗像待機模式)。

· 伴隨表現:肌張力低、身高受限、學習與行為問題、性腺功能低下等。

換句話說:孩子身體自帶“節能燈”,卻安裝了“永動胃”,脂肪囤積自然擋不住。

三、為什么普通減肥“大招”在 PWS 面前失靈?

|| ||

所以,破解“胖胖魔咒”需要一支多學科戰隊(MDT)

四、出場!PWS 專屬“復仇者聯盟”

|| ||

小貼士:團隊還會邀請呼吸、口腔、骨科等“外援”,針對睡眠呼吸暫停、牙齒發育等細節補位。

五、真人秀:小宇的“大胃王”逆襲記

背景:5 歲、身高 105 cm、體重 35 kg;偷偷翻垃圾桶找食物,被戲稱“現實版倉鼠”。

1. 內分泌科:夜間成長激素筆筆到位,6 個月后基礎代謝率 ↑8%,身高 ↑4 cm;

2. 營養科:餐盤換成“3+2”模式(三餐兩輔),魔芋絲+雞胸肉當主角,家里冰箱加密碼鎖;

3. 康復科:每天 15 分鐘彈力帶抗阻,周末水中步行;

4. 心理科:獎勵代幣系統——堅持一周不偷吃可“兌換”喜歡的拼圖。

一年后成績單

· 體重 32 kg(增長放緩),體脂率 ↓8%;

· 饑餓騷擾從“隨時”降到“一天 2 次”;

· 能參加幼兒園體育游戲,父母“焦慮指數”也降檔。

六、家長錦囊:Be a COOL Coach

1. C (Check)——早篩查:出生就肌無力、發育遲緩,別等胖了才警覺;

2. O (Organize)——組織環境:移除家中零食裸露區,使用定時鎖餐箱;

3. O (Observe)——觀察情緒:饑餓感易引爆脾氣,及時與心理醫生溝通;

4. L (Lead)——以身作則:一家人一起健康飲食+運動,別當“口頭教練”。

七、科學 Q&A

Q1:生長激素安全嗎?
權威指南推薦,PWS 患兒 3–6 月齡即可評估使用。遵醫囑監測血糖、甲狀腺及脊柱側彎即可。

Q2:能做代謝手術嗎?
目前僅極重度肥胖青少年且保守治療失敗者可評估,需專門的 PWS 手術團隊;術后仍需營養與心理隨訪。

Q3:成年后怎么辦?
管理原則不變,增加職業康復與社交支持,防止情緒性進食與二次肥胖。

八、寫在最后

破解 PWS“吃不飽、瘦不下”的魔咒,沒有“單挑英雄”,只有團隊作戰+家庭陪伴兩把鑰匙。別讓胖胖標簽掩蓋孩子的可愛與潛能——在多學科戰隊的守護下,PWS 小勇士也能奔跑在操場、笑鬧在餐桌,活出屬于他們的高光時刻!


案例提供:河北省兒童醫院 MDT 科普組

來源: 冀醫健康科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