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僥僥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副主任護師

審核:詹 平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副主任醫師

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留意過那些步履蹣跚、弓腰駝背、容易摔跤或輕輕一摔便骨折的老年人呢?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這些似乎是隨著年齡增長自然而然出現的現象,無須特別在意。但事實上,有些同齡人,甚至基礎疾病相同的不同人群,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這就要提到我們今天的話題——“肌少癥”。這種疾病正悄然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尤其是老年人。今天,我們就一起深入了解肌少癥,學習應對之道。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什么是肌少癥?

肌少癥,是以持續骨骼肌量流失、骨骼肌肉力量強度和功能下降為特征的綜合征。

二、肌少癥究竟對我們有多大影響?

骨骼肌是人體運動系統的動力,肌肉的衰老和萎縮是人體衰老的重要標志,極易引發骨折及關節損傷等問題。患有肌少癥的老年人往往站立困難、步履緩慢、容易跌倒骨折。此外,肌少癥還會影響器官功能,可能誘發心臟和肺部衰竭,甚至死亡。肌少癥作為常見的老年綜合征之一,因其發病率高、起病隱匿、對機體影響廣泛等特點,對家庭醫療負擔與社會公共衛生支出都造成了巨大影響。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三、肌少癥的分類及誘因有哪些?

肌少癥是一種進行性、廣泛性的骨骼肌疾病,可分為原發性肌少癥和繼發性肌少癥,二者誘因不同。

1.原發性肌少癥:與年齡增長密切相關,是機體自然衰老過程中出現的肌肉量減少、力量下降和功能減退現象。衰老會使肌肉衛星細胞功能下降,影響肌肉的修復和再生;衰老會導致激素水平變化,如睪酮、生長激素等分泌減少,抑制肌肉蛋白的合成;衰老還會導致神經系統功能衰退,運動神經元數量減少,神經肌肉接頭功能障礙,進而降低肌肉的神經控制能力。

2.繼發性肌少癥:由其他因素誘發。①營養因素,如蛋白質攝入不足或吸收障礙,無法滿足肌肉蛋白的合成需求;②疾病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腎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會引發炎癥反應,干擾肌肉代謝,加速肌肉蛋白分解;③運動因素,長期臥床或運動量過少,肌肉得不到有效刺激,從而引起肌肉萎縮和功能減退;④藥物因素,某些藥物如糖皮質激素、他汀類藥物等存在相關不良反應,可能會影響肌肉代謝,導致肌肉量減少。

四、肌少癥在早期有哪些表現?

1.肌肉力量減弱:早期可出現進行日?;顒訒r較以往吃力的情況,比如擰瓶蓋、提重物時明顯感覺力量大不如前。

2.肌肉量減少:外觀上可能不太明顯,但部分人會發現肢體圍度有細微變化,如小腿、上臂變細。

3.身體易疲勞:日?;顒雍笕菀灼>耄一謴蜁r間比以往更長,例如稍微走一段路或爬幾層樓梯就覺得累。

五、怎么知曉自己是否患肌少癥呢?

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肌少癥,教大家4個簡易的自測方法,完成自測后,若提示可能患有肌少癥,要及時就醫哦!

1.指環試驗:用雙手的示指和拇指環扣,形成一個指環,用這個指環去環扣小腿最粗的部位(小腿垂直于地面)。若指環無法環扣住小腿最粗的位置,說明小腿肌肉量足夠;若指環剛好能環扣住小腿,提示肌肉量可能處在臨界狀態;若指環環扣住小腿后還有很大空隙,提示小腿肌肉量不足,可能存在肌少癥。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小腿圍測量:用軟尺測量小腿最粗的位置,若男性小腿圍<34 cm,女性小腿圍<33 cm,提示可能存在肌少癥。

3.握力測量:雙手自然下垂,分別用力握握力計。男性握力不足28 kg,女性握力不足18 kg,提示上肢肌肉力量不足,可能存在肌少癥。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4.步速測試:在平坦地面上,以正常步行速度行走6 m,測量所用時間。若步速<1 m/s,提示可能存在肌少癥。

六、如何預防和治療肌少癥?

1.合理飲食: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選擇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蛋類、豆類、奶制品等。同時,保證足夠的維生素D攝入,可以多曬太陽,適當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肝油、蛋黃等。必要時,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制劑。

2.治療基礎疾?。簩τ诨加新约膊〉幕颊撸e極治療基礎疾病,控制病情發展,減少對肌肉的不良影響。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慢性腎臟病患者要嚴格遵循醫生的治療方案,保護腎功能。

3.適度運動:運動是預防和治療肌少癥的有效方法。建議進行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平衡訓練相結合。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抗阻運動如舉啞鈴、俯臥撐、深蹲等,可以直接刺激肌肉生長,增加肌肉量和肌肉力量;平衡訓練如靜態平衡和動態平衡訓練,可以幫助肌少癥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動中保持身體穩定,降低跌倒風險。

注意事項:運動訓練場地應寬敞、安靜、通風、溫度舒適、光線良好,進行主體運動訓練之前應進行3~5 min熱身運動,一般選擇慢走和關節活動,推薦運動的頻率為2~3次/周,干預時間為30 min/次及以上,至少持續8~12周;訓練后應慢走2 min,拉伸當日鍛煉的主要肌群關節,促進血液循環;運動訓練過程中如有不適,請及時停下,并對癥處理或及時送醫。

4.藥物治療:肌少癥重在預防,主要方式包括上文所述的飲食干預、運動干預及治療基礎病。若發生肌少癥且通過上述方式無改善,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具一些藥物來輔助治療,如雄激素、生長激素等,但這些藥物需要在醫生的嚴格指導下使用。

肌少癥雖然常見,但通過我們的學習和重視,采取科學合理的預防和治療措施,是可以有效控制其發生、發展的。希望大家都能關注肌肉健康,擁有強壯的體魄,享受美好的生活。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