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大暑,夏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是一年中陽氣達到鼎盛的時節(jié)。此時恰逢“三伏天”的開端——初伏,驕陽似火,酷熱難耐。
大暑天,你是否正為此百般苦惱——-即便食欲減弱,腰腹贅肉卻依然頑固;稍微活動便汗出如雨,心煩眠差,身體仿佛被一層無形的“濕衣”包裹。想擺脫這種狀態(tài),讓身體更輕松嗎?這份大暑中醫(yī)養(yǎng)生攻略,請收好!
大暑時節(jié),人體陽氣浮于體表,脾胃相對虛寒。此時最易被濕邪困阻,就像被裹在濕熱的紗布里。脾的運化功能一旦減弱,吃進去的水谷無法正常代謝,就會轉化為痰濕堆積在腹部,讓“游泳圈”悄然滋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強調“夏三月……使氣得泄”,大暑人體腠理大開,本為散熱,卻也易使外邪(尤其是寒邪)乘虛而入,埋下“冬病”隱患。破局之道在于“冬病夏治溫陽固本”以斷未來病根;同時“清暑健脾祛濕”以管理當下體重。
一、飲食養(yǎng)生,健脾利濕
(一)推薦食材
暑為陽邪,易耗氣傷津,故飲食應遵循“增苦勿貪冷,清淡為補”的原則。以清暑生津、健脾利濕的食材為主,多食豆類、新鮮果蔬,如大豆、綠豆、紅豆、苦瓜、冬瓜、荷葉等,清解暑熱,避免生冷甜膩、肥甘厚味傷脾。
(二)推薦藥膳
1、荷葉綠豆粥
**(1)原料組成:**荷葉30g,綠豆100g,粳米50g,冰糖15g。
**(2)制作方法:**綠豆洗凈,用溫水浸泡2小時。粳米洗干凈,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干水分。鍋內加入冷水、綠豆,先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半熟,加入洗凈的荷葉、粳米,續(xù)煮至米爛豆熟。去除荷葉,以冰糖調味,即可食用。
**(3)適宜人群:**此粥清香解暑、醒脾化濕,適合暑熱煩渴、頭身困重、腹部贅肉人群。體質虛寒、易腹瀉者慎用或少量食用。
2、陳皮赤小豆薏米湯
**(1)原料組成:**陳皮5g,赤小豆30g,炒薏米30g。
**(2)制作方法:**赤小豆、薏米提前浸泡2小時以上。再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足量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40-60分鐘至豆爛,濾水后即可飲用。
**(3)適宜人群:**此湯祛濕效果顯著,尤其適合痰濕體質、身體困重、下肢浮腫之易胖人群。可作為日常代茶飲。
二、穴位按摩,暢通經(jīng)絡
按摩特定穴位,能疏通經(jīng)絡氣血,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水濕代謝,緩解暑熱心煩。
1、豐隆穴
**(1)穴位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
(2)操作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指腹用力按揉或點壓,以局部感到明顯酸脹、沉重感為佳。每次按揉3-5分鐘,每日2次。
**(3)適宜人群:**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利水滲濕。適宜于由痰濕壅盛導致的肥胖、身重、便秘等人群.
2、陰陵泉穴
**(1)穴位定位:**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
**(2)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力度適中,以感覺酸脹為宜。每次按揉3-5分鐘,每日2次。
**(3)適宜人群:**健脾益氣,利濕消腫。適宜于由脾虛濕盛所致的肥胖、腹脹、水腫、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人群。
3、天樞穴
**(1)穴位定位:**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2)操作方法:**仰臥,用食、中兩指指腹同時按揉兩側天樞穴,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按揉2-3分鐘。力度適中,以腹部有溫熱或輕微酸脹感為佳。
**(3)適宜人群:**調理腸腑,理氣消滯,通便降濁。適宜于肥胖、腹脹、腹痛、便秘等胃腸問題的人群。
三、起居運動,順應天時
《靈樞·本神》曰:“故智者之養(yǎng)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jié)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大暑時節(jié),我們的作息應該順應夏季氣候,早睡早起,保護長養(yǎng)之氣。一般來說,晚上睡覺不應遲于23時(23時前入睡養(yǎng)肝膽),早上比平時早半小時起床即可。此外,應注意合理使用空調,避免長時間冷風直吹。
運動方面,應避免劇烈運動傷津耗氣。推薦舒緩適度的運動,如散步、太極拳、八段錦。運動后務必及時擦干汗水,更換干爽衣物;緩慢補充溫水或淡鹽水;切勿立即用冷水沖澡或猛灌冷飲——此為大暑養(yǎng)生大忌,極易引寒濕入體,加重濕氣或引發(fā)疾病。
四、冬病夏治,三伏助力
“冬病夏治”是中醫(yī)“治未病”思想的璀璨結晶,其理論根基源于《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春夏養(yǎng)陽”的智慧。三伏天陽氣旺盛,利用外界極盛的陽氣和人體腠理疏松時機,培補體內陽氣,能更有效地溫散寒濕病根,減少或阻止其在冬季的發(fā)作/加重,這就是“冬病夏治”。
三伏貼是冬病夏治最具代表性的外治法。將特制的中藥藥膏貼敷于特定穴位,通過藥物持續(xù)刺激和經(jīng)絡傳導,激發(fā)經(jīng)氣,達到溫陽散寒、活血通絡、強壯臟腑的功效。中醫(yī)認為,許多“冬病”,如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痰濕型/陽虛型肥胖,其根源往往與陽氣不足、寒濕內蘊有關。通過三伏貼溫補脾腎陽氣、散寒化濕祛痰、從而改善體質。
**溫馨提示:**三伏貼并非人人適用。孕婦、發(fā)燒患者、皮膚有潰破感染、患有嚴重皮膚病、對敷貼藥物過敏、陰虛火旺體質者應慎用或禁用。貼敷后局部出現(xiàn)溫熱、紅暈、微癢屬正常反應,若出現(xiàn)劇烈疼痛、水泡等需及時取下并就醫(yī)。
大暑已至,此時正是溫陽祛病、調體塑形的黃金期!緊握中醫(yī)智慧錦囊:以清補祛濕之食滌蕩暑濁,借穴位按摩暢通氣血,憑科學起居固護正氣,更依托“三伏貼”溫煦陽氣,驅散陳年寒濕。這不僅助力當下體重管理,更為秋冬健康筑基強本。順應天時,內外兼調,方能在炎夏收獲由內而外的清爽、輕盈與健康!
湖南醫(y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省中醫(yī)藥和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治未病與健康管理專業(yè)委員會 高鈺萱 呂茜 劉思潔 謝林村 陳軍 孫貴香
關注@湖南醫(y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