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經緯》有言:“暑濕內襲,腹痛吐利,胸痞脈緩者,濕濁內阻太陰”,夏日炎炎暑濕邪氣侵襲人體,易致頭暈胸悶、乏力犯困,脾被濕困、運化失常,故而惡心腹瀉、食欲不振。
應對濕熱有訣竅,防貪涼,遠潮濕,食清淡,勤運動,癥輕可用藿香、六一散緩解,癥重需及時就醫治療。
飲食調理01 荷葉綠豆湯取鮮荷葉50g、綠豆30g,荷葉切絲,綠豆泡2小時,二者加水同煮至綠豆開花,可依口味加冰糖。可清熱利濕、解暑止渴,適合暑熱多汗的患者。
02 冬瓜薏米排骨湯取排骨300g、冬瓜500g、薏米30g,冬瓜切塊,薏米泡1小時,與排骨加姜蔥燉1小時,加鹽調味。可清熱去暑、健脾祛濕,適合水腫、濕氣重、脾胃虛弱的患者。
03 赤小豆茯苓粥取赤小豆30g、茯苓30g、大米20g,赤小豆泡3小時,與茯苓、大米洗凈后同煮至粥軟爛。可利水消腫、寧心安神,適合脾虛濕盛、失眠心悸患者。
穴位按摩01 陰陵泉穴位于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處。按揉3 - 5分鐘,力度適中至酸脹,每日2次。可健脾利濕,改善肢體困重、水腫。
02 足三里穴位于膝蓋下3寸,脛骨旁開1橫指處。點按5分鐘,順逆時針揉動,早晚各1次。可調脾胃、扶正氣、增強脾胃運化。
03 豐隆穴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外2橫指。按壓3 - 5分鐘,左右撥動至酸脹擴散。可祛濕化痰、和胃降逆、緩解咳痰。
三伏祛濕借助三伏天陽氣旺盛的時機,將中醫三伏貼貼敷在特定穴位,可溫陽散寒、調節臟腑,尤其適合寒性疾病。適用陽氣不足者、易受濕邪困擾者、脾胃虛弱者、長期受濕氣糾纏者。
來源: 中國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