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 振 深圳市婦幼保健院
審核:金 平 深圳市婦幼保健院 主任醫師
一位媽媽帶著13歲的女兒看病,女兒初潮后月經周期不規律。當醫生建議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藥調理,這位媽媽瞬間激動起來:“我女兒還沒成年,怎么能吃避孕藥”。經過醫生耐心地解釋,她才明白,原來避孕藥在醫學上還有這么多用途。
這樣的誤解在門診并不少見,在她們眼里,“口服避孕藥就是用來避孕的”。今天,讓我們用科學的角度重新認識這個被名字“耽誤”的好藥。
一、口服避孕藥是什么?
1.誕生背景:口服避孕藥于1960年在美國問世。
2.成分進化:口服避孕藥含有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2種成分。
√第一代:合成雌激素含量較高。
√現代型:合成雌激素含量降低,不良反應減輕。孕激素也更新至第四代,主要采用屈螺酮或諾美孕酮(Nomegestrol acetate)等新型衍生物。
圖1 網絡圖片(現代型口服避孕藥示例)
二、口服避孕藥的避孕原理
女性周期性的月經來潮受到下丘腦-垂體-卵巢軸(HPO)的正常調節。臨床常用的短效口服避孕藥含有合成雌激素和孕激素,這些外源性激素可以調節HPO,通過抑制卵泡發育(無排卵),改變宮頸黏液(阻隔精子),以及影響子宮內膜(不利于受精卵著床),從而達到避孕目的。
三、口服避孕藥被忽略的六大治療作用
1.月經調理“能手”:部分青春期女性,月經初潮后3~5年內可能會不規律。對于這部分女性,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藥可以輔助調節月經周期。
圖2 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2.痛經“克星”:若無禁忌證,對于原發性痛經,以及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子宮腺肌病引起的繼發性痛經,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藥均可以有效緩解。
3.皮膚“救星”:部分青春期或育齡期女性,因雄激素水平高,導致臉部皮膚出現痤瘡。對于這部分女性,若無禁忌證,在皮膚科治療的同時,短期配合使用可以抗雄激素的短效口服避孕藥,能夠有效改善面部癥狀。
4.婦科疾病“管理師”: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雌激素依賴性疾病,多發生在育齡期,主要與排卵有關。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藥可通過抑制排卵來達到輔助治療目的。此外,它還可作為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長期管理藥物,以預防復發。
5.癌癥預防“衛士”:避孕藥抑制排卵,減少卵巢損傷修復過程中的異常發生,也抑制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導致的內膜病變,因此,可以降低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風險。
6.其他妙用:可以改善經前綜合征,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
四、安全用藥指南
1.用藥須知
(1)是否適用必須經醫生評估:有禁忌證者慎用;還需根據健康狀況選擇合適的配方。
×絕對禁忌證:血栓病史、嚴重心血管疾病、乳腺癌、肝功能異常、未控制的高血壓、糖尿病伴血管病變、吸煙(≥35歲且每日≥15支)。
×相對禁忌證:偏頭痛、肥胖(BMI≥30)、高脂血癥、膽囊疾病等。
(2)需每天固定時間服用(如睡前),避免漏服。
(3)用藥前需檢查血壓、肝功能:雌激素可能升高血壓,用藥前及用藥期間需定期測量(尤其高血壓家族史者)。因激素經肝臟代謝,肝功能異常者需謹慎。此外,高風險人群(如肥胖、長期制動、遺傳性血栓傾向)需避免高雌激素劑量藥物。
√吸煙者(尤其35歲以上)慎用:35歲以上吸煙女性使用口服避孕藥的血栓風險倍增,建議改用非激素避孕方式(如宮內節育器)。
√有血栓病史者禁用
2.特別提醒
(1)對于40歲以上女性,需要進行個體化評估:年齡增加,心血管風險上升。
(2)乳腺癌患者禁用:雌激素可能促進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進展。
3.常見疑慮解答
疑問:會發胖嗎?
回答:目前,新型制劑(含屈螺酮)基本不會引起水鈉潴留,從而可避免體重增加。
疑問:不良反應大嗎?
回答: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乳房脹痛,以及不規則出血等。胃腸道反應通常癥狀較輕微,無須特殊處理。若正確、規律服藥,發生不規則出血的可能性很小;但漏服藥可導致體內藥物濃度發生波動,從而引起子宮內膜結構不穩定,進而導致不規則出血。以上不良反應多數在用藥3個月內自行緩解。
疑問:會導致不孕嗎?
回答:口服避孕藥是由雌激素和孕激素配伍,或單純由孕激素配制的口服避孕制劑。服用期間能使女性處于暫時不孕狀態,停止服用后又能恢復生育功能。
圖3 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口服避孕藥就像一位“多面手醫生”,在婦科領域發揮著遠超避孕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正確使用口服避孕藥不僅能有效避孕,還能幫助女性解決多種健康問題。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任何藥物都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才可使用!
參考文獻
[1]姚曉英. 復方激素避孕方法中雌激素的作用.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24,40(7):765-768.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