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雪靜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
審核:張紅霞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 副主任醫師
脊髓損傷是一種極為嚴重的健康問題,尤其在兒童群體中,其影響可能更為深遠。0.3%~9.47%的脊髓損傷病例發生在兒童群體,其中交通事故、運動傷害和跌落是最常見的原因。由于兒童脊柱仍在發育,因此脊髓損傷的影響可能比成人更復雜,甚至導致終身殘疾。然而,許多家長對兒童脊髓損傷的認識不足,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本文將從兒童脊髓損傷的病因、癥狀、影像檢查的選擇及康復策略進行解析,幫助家長和監護人科學應對這一健康挑戰。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兒童脊髓損傷的常見原因
1.外傷因素
(1)交通事故:車禍是導致兒童脊髓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兒童缺乏適當安全措施(如未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情況下。
(2)運動損傷:高風險運動如體操、滑雪、橄欖球、跳舞下腰等,導致脊柱過度屈伸,進而導致脊髓損傷。
(3)高處墜落:兒童在玩耍時從高處墜落,可能造成脊柱骨折并壓迫脊髓,引起脊髓損傷。
2.非外傷性因素
(1)先天性脊柱畸形:一些先天性脊柱發育異常,如脊柱裂、脊髓栓系綜合征等,可能增加脊髓損傷的風險。
(2)感染:如脊髓炎、腦膜炎等,可累及脊髓,造成脊髓損傷。
(3)腫瘤:脊柱或脊髓的腫瘤可能壓迫脊髓,導致神經功能障礙。
(4)血管異常:如動靜脈畸形導致脊髓缺血或出血。
二、如何識別兒童脊髓損傷?
兒童脊髓損傷癥狀因損傷部位和嚴重程度而異,但以下警示信號要家長格外注意,一旦發現應立即就醫。
(1)頸部或背部疼痛:孩子抱怨脖子或背部劇烈疼痛,尤其是受傷后疼痛持續不緩解。
(2)運動功能異常:出現肢體無力,如無法抬手、抓握物品,或走路不穩,嚴重損傷可能完全喪失運動能力,導致癱瘓。
(3)感覺異常:出現麻木或刺痛,如手腳發麻、對溫度或觸覺不敏感;嚴重者可能完全喪失損傷平面以下的知覺。
(4)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如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血壓波動(如體位性低血壓,即坐起時頭暈),體溫調節障礙(如出汗異常)。
(5)嬰兒的特殊表現:肌張力異常,可能表現為肢體僵硬或過度松弛;哭鬧不安;觸碰特定部位(如脊柱)時劇烈哭鬧。
重要提示:如果孩子受傷后出現上述任何癥狀,應立即制動,切勿移動其頸部或背部,即刻撥打急救電話,等待專業醫療人員處理!
三、脊髓損傷后如何選擇影像學檢查?
1.X線平片檢查
優點:成像速度快,且費用低廉。
缺點:靈敏度低,對脊髓、韌帶、椎間盤損傷不敏感。
使用場景:可用于初步判斷是否存在骨折、脫位、椎體壓縮等損傷。但對于兒童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X線平片檢查通常無異常征象。此外,通過動態屈伸成像可評估脊柱穩定性。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CT掃描
優點:分辨率高,能清晰地顯示細微、復雜的骨折,椎管狹窄及椎管內的骨碎片;可進行三維重建評估脊柱的穩定性及手術規劃;且掃描速度快。
缺點:有輻射暴露風險。
適用場景:可用于疑似脊柱骨折或脫位的詳細評估,尤其是X線平片檢查陰性但臨床高度懷疑時。此外,可用于術前評估骨折細節或金屬植入物術后復查。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3.MRI檢查
優點:是診斷脊髓損傷的重要手段,尤其對于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如果脊柱X線平片檢查、CT掃描無陽性征象后,應常規行脊柱MRI檢查。MRI可以顯示脊髓的形態、信號改變,以及是否存在受壓、水腫、出血等征象,急性期損傷可觀察到脊髓彌漫性T2WI-FS高信號水腫征象;慢性期表現為脊髓萎縮變細。且MRI檢查無輻射。
缺點:檢查時間長,幼兒可能需鎮靜,需監測生命體征。
適用場景:可用于兒童脊髓損傷診斷、治療評價、預后評估等方面。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圖5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4.神經電生理檢查:主要包括肌電圖和誘發電位監測。肌電圖可評估神經肌肉的功能狀態,誘發電位檢測脊髓的感覺和運動傳導功能,用于判斷脊髓損傷的程度。
5.脊髓血管造影檢查:包括脊髓功能磁共振、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或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等,可了解脊髓血管情況。有條件的醫療單位可做,但不作為常規推薦。
四、治療方案
(1)藥物治療:如糖皮質激素、神經營養藥物、脫水劑等,可減輕脊髓水腫、降低顱壓、保護神經細胞、促進神經細胞的修復和再生。
(2)手術治療:解除脊髓壓迫,恢復脊柱穩定性。
(3)康復治療:如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心理治療等有助于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預防并發癥。
五、預防勝于治療
預防兒童脊髓損傷的關鍵在于提高安全意識和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1)安全教育:對兒童進行安全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避免從事危險的活動。如教育兒童不要攀爬高處、遵守交通規則、正確使用運動器材等。家長和老師應加強對兒童的監管,確保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中活動。
(2)運動防護:兒童在參加體育活動時,應佩戴適當的防護裝備,如頭盔、護具等。教練和老師應正確指導兒童進行運動,避免過度訓練和不正確的動作。
(3)定期體檢:對兒童進行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和治療先天性脊柱畸形等疾病,降低脊髓損傷的風險。
(4)安全設施:在公共場所和家庭中,應設置安全設施,如防護欄、安全網等,防止兒童墜落。車輛應配備兒童安全座椅,確保兒童在交通行駛中的安全。
六、早發現、早干預是關鍵
兒童脊髓損傷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選擇適當的影像學檢查有助于脊髓損傷的早期診斷、治療評價及預后評估。經過科學的急救、治療和康復,許多孩子仍能獲得較好的生活質量。家長和監護人應提高警惕,掌握基本急救知識,并在孩子受傷后及時送醫。同時,社會應加強兒童安全防護,減少意外傷害。讓我們共同努力,守護孩子的脊柱健康!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再生與修復專業委員會脊柱損傷與功能重建學組,等.兒童急性過伸性脊髓損傷診療指南(2022版)[J].中華創傷雜志,2022,38(9):776-784.
[2]劉根林,周紅俊,李建軍,等.兒童脊髓損傷致傷原因變化特點[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20,26(4):373-376.
[3]佟安妮,張軍衛.兒童創傷性脊髓損傷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20,26(4):377-381.
[4]王玉龍, 曾練, 朱豐照, 等. 兒童急性過伸性脊髓損傷的回顧性研究[J]. 中華骨科雜志, 2022, 42(8):509?518.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