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青燕 航天中心醫院
李克佳 航天中心醫院 副主任護師
審核:肖躍飛 航天中心醫院 主任醫師 中國醫師協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醫生,這個手術會不會很疼?”“內瘺到底有什么用?”這是許多即將接受動靜脈內瘺手術的腎友最常見的疑問。今天,我們通過一位患者的真實經歷,帶您深入了解這條關乎透析患者生存質量的“生命線”。
王叔叔是一位慢性腎病患者,需通過血液透析維持生命。當醫生建議他行動靜脈內瘺手術時,他心中充滿恐懼和疑惑。通過參加一場專門的內瘺知識科普課,他不僅消除了顧慮,術后兩年內瘺功能良好,未發生任何并發癥。這背后,離不開科學的護理知識。
一、什么是動靜脈內瘺?
動靜脈內瘺(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通道”。醫生通過手術將患者手腕處的橈動脈和頭靜脈吻合,形成一條高流量的血管通路。動脈血的沖擊使靜脈血管逐漸擴張、增厚,最終成為能夠耐受反復穿刺的“成熟內瘺”。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為何選擇內瘺?
相較于其他透析通路(如中心靜脈導管),內瘺具有顯著優勢:
并發癥少:感染、血栓形成的風險低;
使用壽命長:維護得當可長期使用;
透析效率高:血流量穩定,能充分清除毒素。
三、術后護理:觀察與維護的“三部曲”
第一步:術后24小時觀察要點
1. 看敷料:檢查包扎處有無滲血或腫脹;
2. 摸震顫:手指輕觸內瘺部位,感受血管震顫(正常為持續性震動);
3. 聽雜音:用聽診器貼近皮膚,正常內瘺會發出“呼呼”的吹風樣雜音。
若震顫或雜音消失,需立即就醫,警惕血栓形成。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第二步:術后恢復期維護指南
保暖防痙攣:保持環境溫度20~25℃,避免寒冷刺激導致血管收縮;
抬高患肢:手臂抬高30°~50°,促進靜脈回流,減輕水腫;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3. 循序漸進運動:
術后24小時:無滲血后開始“對指運動”“握拳運動”,每次3~5分鐘,每日3次;
術后3~7天:進行手腕懸空抬落(掌心向下)、緩慢握拳屈肘(掌心向上),每日3~5次;
術后7~10天:健側手輔助患側手臂做抬舉運動,逐步恢復關節活動。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四、日常護理的“五要”“五不要”
“五要”原則
保持清潔:每日用溫水清潔內瘺側手臂,避免感染;
自我監測:堅持“一看、二摸、三聽”,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定期檢查:每月復查血管超聲,評估內瘺功能;
適度鍛煉:堅持握力球訓練,促進血管擴張;
5. 正確止血:透析后按壓穿刺點15~20分鐘,力度適中。
“五不要”禁忌
避免在內瘺側手臂測血壓、輸液或抽血;
避免衣袖過緊或佩戴首飾、手表;
睡眠時勿壓迫內瘺側肢體;
禁止提重物(超過5公斤);
遠離高溫或低溫環境,防止血管損傷。
五、特殊情況處理:內瘺成熟不良的解決方案
若術后6~8周內瘺仍未成熟(血管直徑<6mm、血流量<600ml/min),可采取以下干預措施:
物理治療:神經肌肉電刺激促進血管擴張;
遠紅外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血管重塑;
藥物輔助: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凝或擴血管藥物。
六、案例啟示:科學護理是關鍵
王叔叔的經歷證明,充分的知識儲備和規范的護理能顯著提升內瘺壽命。術后他堅持每日監測、定期鍛煉,并避免一切禁忌行為。兩年間,他的內瘺血流量始終穩定在800ml/min以上,透析充分性指標達標,生活質量顯著改善。
七、結語:珍惜生命通道,擁抱健康生活
動靜脈內瘺是透析患者賴以生存的“生命線”,其功能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和生存期。通過科學的術后護理、嚴格的日常維護以及及時的問題處理,每一位患者都能像王叔叔一樣,讓這條“生命通道”暢通無阻。請牢記:保護內瘺,就是守護生命!
參考文獻
[1]中國醫院協會血液凈化中心分會血管通路工作組.中國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專家共識(第2版)[J].中國血液凈化,2019,18(6):365-381.
[2]Charmaine E Lok, Thomas S Huber, Timmy Lee,et al. 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Vascular Access: 2019 Update[J]. Am J Kidney Dis.2020 ,75(4 Suppl 2):S1-S164.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