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蓉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副主任護師

審核:牛超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副主任醫師

咳嗽和咳痰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見癥狀。寶寶的呼吸系統尚在發育階段,由于氣道相對狹窄、咳嗽反射尚未完全成熟等原因,痰液很容易在氣道中滯留。痰液是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與病原體、灰塵等混合而成的產物。當寶寶患上感冒、支氣管炎等疾病時,痰液會在氣道內堆積,阻礙正常呼吸,使寶寶出現咳嗽、喘息,甚至呼吸困難等不適表現。因此,有效清除痰液尤為重要。除了在醫院接受治療外,家長們在家中也能采取一些簡單、安全且有效的措施來幫助寶寶排痰,讓寶寶重獲暢快呼吸。以下是一些居家排痰的小妙招。

一、環境調節

保持寶寶居住環境的適宜溫濕度和空氣質量。合理的室溫(18~22℃)有助于舒適呼吸,增強寶寶的排痰效果。使用空氣加濕器可避免空氣干燥,保持呼吸道濕潤,以稀釋痰液便于排出。同時,適當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避免過敏原和污染物刺激,減少呼吸道負擔。

二、多喝水

多喝水是幫助寶寶排痰的簡單有效方法。足夠的水分攝入使痰液變得更稀薄,便于排出

體外,從而改善排痰效果。家長應注意根據寶寶的需求適量喝水,幫助其維持健康的呼吸道環境。

三、飲食調理

孩子在咳嗽有痰時,應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多吃潤肺化痰的食物,如雪梨、白蘿卜等。避免辛辣、油膩、甜食和寒涼食物。

四、霧化吸入

霧化吸入是一種將藥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的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濕潤寶寶的呼吸道,稀釋并松動痰液,從而幫助痰液順利排出體外。尤其在因支氣管炎、肺炎等出現痰液增多的情況下,霧化吸入可顯著改善呼吸道的通暢性,緩解呼吸困難和咳嗽癥狀。

在霧化過程中,醫生會根據寶寶的具體病情,靈活添加止咳化痰的藥物,以增強治療效果。例如,使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哮喘寶寶禁用)或氨溴索進行霧化,可有效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促進痰液排出。家長應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霧化吸入,以確保安全和療效。

五、服用止咳祛痰藥

止咳祛痰藥通常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中樞性鎮咳藥,例如福爾可定,主要用于緩解劇烈干咳,尤其適用于無痰或少痰的干咳癥狀;另一類是化痰止咳藥,如桔貝合劑、野馬追、杏仁止咳口服液等,能夠幫助稀釋痰液,使其更容易排出體外。

由于兒童的呼吸系統仍在發育中,對藥物的耐受性和反應與成人有所不同,因此選擇適合兒童的止咳祛痰藥至關重要。家長在使用此類藥物時,應嚴格遵循醫生的建議和劑量指導,切勿自行增減劑量或更換藥物,以確保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拍背法

所有人均可采用。

1.拍背手法:手呈杯狀,五指并攏,手心中像握有一顆雞蛋,用手腕部的力量進行叩擊。

圖1 拍背手法(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拍背力度:力度要合適,使寶寶感到舒適,或者無哭鬧。力度太大,寶寶會感到疼痛,力度太弱,達不到排痰效果。

3.拍背部位:寶寶的肋骨區域至肋弓下緣,避開腎區和脊柱。

圖2 拍背部位(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4.拍背順序:由下往上,由外向內進行叩背。

圖3 拍背順序(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5.拍背頻率:120~180次/分鐘,也就是每秒2~3下,每天2~3次,每次3~5分鐘。

6.拍背4個時機:晨起清醒后;餐前或餐后2小時;霧化吸入后;咳嗽有痰時。

7.注意事項:密切觀察寶寶的耐受程度,如果出現頭暈或者有其他不適的情況應該立即停止,結束后,擦凈口鼻的分泌物,使其處于舒適的體位,同時給予寶寶少量水喝或漱口。

七、咳嗽排痰

咳嗽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自然方式。通過深吸氣后用力咳嗽,可將痰液排出體外,緩解氣道堵塞。對于能自主咳嗽的寶寶,操作方法如下。

1.取坐位。

2.先進行深而慢呼吸5~6次,每次吸氣后屏氣3~5秒,繼而縮唇、緩慢呼氣,直至見到胸廓下和腹部下陷為止。

3.指導寶寶身體前傾,進行2~3次短促而有力的咳嗽(收縮腹肌,震動胸腔),可用手按壓上腹部進行輔助。

八、自主呼吸循環技術

這是一項有利于清除痰液、改善氧合的技術,適合能配合的寶寶。此項技術分為

以下幾個步驟。

準備:使寶寶選取放松的姿勢,坐位,然后放松雙肩,放松上胸部,雙手自然下垂。

第一步:呼吸控制。雙手放于腹部,用鼻子吸氣,吸氣時感受腹部擴張,用嘴巴呼氣,可以選擇噘起嘴巴進行縮唇呼吸,像吹氣球一樣,吸氣和呼氣之比在(1∶2)~(1∶3)。重復該步驟3~5次。

圖4 縮唇呼吸,吸呼時間比為(1∶2)~(1∶3)

第二步:胸廓擴張運動。雙手放在肋緣下方,用鼻子吸氣,盡可能深吸氣,吸氣末,屏氣2~3秒,這個過程有利于被痰液堵塞的肺泡重新擴張。接下來經口呼氣。重復該步驟3~5次。

第三步:用力呼氣技術。用鼻子進行深吸氣,再迅速哈氣,也可以用鼻子進行短吸氣,再長哈氣,這個過程有助于讓痰液從遠端排向近端,重復3~5次,寶寶將有咳嗽咳痰的感覺。

九、寶寶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1.精神狀態改變:寶寶感到極度疲倦、嗜睡或出現煩躁不安。

2.呼吸急促或困難:可能是氣道阻塞或呼吸衰竭的征兆。

3.持續高熱:可能提示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嚴重問題。

4.伴隨其他癥狀:如嘔吐、耳痛或持續胸痛,可能提示呼吸道或其他器官的并發癥。

5.排痰困難或異常:如長時間無法有效排痰,或痰液變得黏稠、帶血。

十、當寶寶有以下情況時禁止居家排痰

1.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2.不穩定型心絞痛或心律失常。

3.顱內壓>20mmHg。

4.活動性出血。

5.可疑或存在活動性咯血。

6.未經引流的氣胸。

7.不穩定的深靜脈血栓或肺動脈血栓。

8.不穩定的脊柱、長骨骨折。

9.不穩定的頭頸部損傷。

參考文獻

[1]中華護理學會. 氣道凈化護理:T/CNAS 28-2023[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3.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