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靄燕 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 副主任藥師
審核:安 云 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 主任醫師 副教授
自古以來,中醫智慧便深刻洞察了“藥食同源”的奧義,不遺余力地闡述著食物和藥物之間那難以割舍的緊密聯系。而今,這一古老智慧邂逅現代醫學的璀璨成功——腸道微生態,展開了一段“跨越時空的學術對話”。
在這場對話中,“藥食同源”是我們的主角之一,它擁有令人驚嘆的功效,既能治療疾病又能滋養身體。而腸道,作為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負責吸收藥食同源物質中的營養成分,同時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傳統“藥食同源”思想的主要特征:藥食相隱、辨證施食、陰陽平衡、五臟滋養調理、防治結合、順應自然、適可而止、適度食用[1]。
現代科學中的“藥食同源”是在繼承和發揚傳統“藥食同源”思想的基礎上,逐步融入現代遺傳學、代謝和營養學理論,生物醫學和臨床研究成果、先進的工具和技術,以及實際的社會生活經驗等。
在現代社會,藥食同源與腸道的關系愈發緊密。通過調整飲食結構,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優化腸道菌群的組成,進而促進個體健康[2]。
一方面,腸道菌群積極參與藥食同源物質中有效成分的生物轉化過程,顯著影響其生理活性與藥理效應。另一方面,藥食同源物質亦通過調整腸道菌群的分布與結構,助力維護腸道微環境的穩定與健康。
研究發現,在符合國家藥食同源標準的中藥材里,多糖、多酚、揮發油、皂苷等生物活性成分,能夠調節腸道菌群穩態,讓它們保持在健康的平衡狀態[3]。這些生物活性成分不僅為腸道菌群提供營養,還能選擇性地促進某些有益菌的生長,同時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從而幫助維持腸道微生態的平衡。其中,多糖成分便是“杰出代表”[4]。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多糖是由10個以上的單糖通過糖苷鍵鏈接而成的糖聚合物,好比是很多糖分子手拉手連在一起的大個兒糖,就像糖界的巨人一樣。它們廣泛存在于自然界里,比如植物、蘑菇和海藻等。不同來源的多糖,結構不一樣,功能也不一樣,比如增強身體免疫力以抵抗疾病、清除有害物質、抗腫瘤等。其中,多糖對腸道微生態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4-6]。
(1)調節腸道菌群的組成,改善腸道功能
西洋參多糖和人參皂苷:協同增加各種黏膜相關的有益菌,保護腸道黏膜屏障。
黨參多糖:具有調節腸道菌群生長的作用。研究表明,黨參多糖可促進人體腸道中雙歧桿菌屬等有益菌的生長,顯示出潛在的益生元活性。
茯苓多糖:茯苓多糖具有益生元作用,能夠增加阿克曼菌、乳球菌等有益菌的數量,同時減少有害菌的數量。這種調節作用有助于改善腸道菌群失調,維護腸道健康。
姜多糖:通過維持腸道屏障完整性及調節腸道微生物群來緩解潰瘍性結腸炎。
葛根多糖:有助于緩解由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引起的結腸病理改變和腸道菌群失衡。
山楂多糖:可減少腸道里的有害菌,如埃希菌和志賀菌;同時,增加有益菌的數量,如氨基酸球菌和巨球形菌,從而使腸道更健康。
枸杞多糖:作為一種益生元,可通過調節腸道菌群的組成及代謝改善肥胖。
銀耳多糖:通過多種方式調節腸道里的細菌及其代謝產物,幫助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馬齒莧多糖:可調節腸道菌群結構和代謝產物,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2)通過影響腸道菌群發揮抗疲勞作用
外周運動疲勞的主要表現為代謝產物積累,導致肌肉張力和運動耐力下降,機體處于缺氧狀態,進而引發糖的無氧酵解,生成大量乳酸,導致疲勞和炎癥因子的釋放,自由基氧化損傷也隨之加重[7]。肌肉功能與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密切相關。
石斛多糖、當歸多糖、黃芪多糖等都具有調節和改善腸道菌群的作用,某些優勢菌群可能參與調控肌肉功能,通過間接影響骨骼肌脂肪代謝,對肌肉功能產生積極影響,進而通過清除體內自由基、抗氧化、提高免疫系統功能、調節能量與代謝等多種方式,發揮抗疲勞作用[8-10]。
然而,這場“跨越時空的學術對話”并非一拍即合。在現實應用中,藥食同源助力腸道微生態“升級”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不良飲食習慣可能導致腸道菌群失衡,進而影響藥食同源物質中活性成分的吸收。
為了促進藥食同源理論助力腸道微生態“升級”,我們要學會科學搭配飲食,用科學的膳食策劃詮釋飲食養生的真諦。
下表系統性總結了常見的藥食同源物質對腸道及胃的作用及有效成分,供大家參考。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參考文獻:
[1]陳姣,游宇,廖婉,等.藥食同源中藥青果的保健功效及現代應用探析[J].中草藥,2021,52(20):6442?6454.
[2]喬宏萍,武曉英,燕平梅,等.藥食兩用植物對幽門螺桿菌的抑菌活性測定[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6,23(6):74?75.
[3]孫俊波,趙璐,史素琴,等.甘草次酸抑制胃潰瘍大鼠胃黏膜細胞的凋亡[J].中成藥,2017,39(3):462?466.
[4]陳麗華,單雅慧,管詠梅,等.藥食同源物質改善胃腸道功能作用的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科技,2023,44(4):480?487
[5]KIM H, KIM H W, YU K W, et al. Polysaccharides fractionated from enzyme digests of Korean red ginseng water extracts enhance the immunostimulatory activity[J]. Int J Biol Macromol,2019,121:913?920.
[6]WANG S, ZHAO Y, ZHANG J Q, et al. Antidiarrheal effect of Alpinia oxyphylla Miq. (Zingiberaceae) in experimental mice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of action[J]. J Ethnopharmacol,2015,168:182?190.
[7]劉明潤,毛立科,袁芳,等.運動性疲勞機制及抗疲勞天然產物研究進展[J].中國食品添加劑,2025(5):148?157.
[8]李捷,張振越,張哲抒,等.當歸抗疲勞作用及機制研究進展[J/OL].中華中醫藥學刊,1-18[2025-06-26].
[9]曹樹洪,官翔儀,朱曉皓,等.當歸多糖對小鼠的抗疲勞作用研究[J].福建農業科技,2024,55(10):43?48.
[10]尤海龍.線粒體絲氨酸蛋白酶Omi/HTRA2基因變異鼠骨骼肌功能與腸道菌群相關性的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1.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