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高溫悶熱天氣頻繁,中暑事件進入高發期。中暑看似常見,但若處理不當可能引發嚴重后果,在此為您詳解中暑的防治知識,助您安全度夏!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由于長時間暴露于高溫環境,導致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衡、水分與電解質丟失過多引發的急性疾病。根據嚴重程度可分為:
1.先兆中暑:頭暈、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等。
2.輕度中暑:體溫升高(38℃以上)、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肌肉痙攣(如小腿抽筋)。
3.重癥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其中熱射病死亡率高,需立即就醫。
中暑的高危人群有這些
以下人群更易中暑,需格外注意:
1.戶外工作者(建筑工人、交警、快遞員等);
2.老年人、兒童、孕婦及慢性病患者;
3.肥胖人群或穿不透氣衣物者;
4.長時間處于密閉高溫環境(如廚房、車間)的人。
預防中暑做好這幾點
1.科學補水
主動少量多次飲水,每小時喝100-2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加重心臟負擔。
推薦含電解質的飲品(如淡鹽水、運動飲料),也可自制綠豆湯、檸檬水等。
誤區提醒:冰水、酒精飲料、咖啡因飲料(如可樂、濃茶)可能加重脫水,少飲為宜。
2.合理調整穿著與環境
選擇輕薄、透氣、淺色衣物,佩戴遮陽帽、太陽鏡。
避免正午外出,如需戶外活動,盡量縮短停留時間,并做好防曬(防曬霜+物理遮擋)。
室內使用空調或風扇降溫,溫度建議控制在26℃左右,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
3.注意飲食與作息
多吃富含水分的蔬果(如西瓜、黃瓜、西紅柿),適量補充蛋白質(魚、蛋、奶制品)。
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或疲勞作業。
4.備好防暑藥品
家庭可常備十滴水、人丹、清涼油等中成藥,用于輕度中暑緩解。
注意:重癥中暑需及時就醫,不可盲目依賴藥物。
中暑后的緊急處理
1.輕度中暑:
迅速轉移至陰涼通風處,解開衣物,用濕毛巾冷敷額頭、頸部、腋窩等大血管處。
飲用淡鹽水或含電解質飲料,休息后可緩解。
2.重癥中暑(如熱射病):
立即撥打120!熱射病可能導致多器官衰竭,黃金搶救時間僅半小時。
在等待救援時,將患者移至陰涼處,脫去衣物,用冷水擦拭全身或浸泡腋下、腹股溝,必要時用風扇加速降溫。
切忌:大量飲用白開水(可能引發低鈉血癥)、強行喂食昏迷患者、用酒精擦浴(可能加重脫水)。
常見誤區被踩坑
誤區1:“中暑刮痧就好”?
刮痧可輔助緩解輕度不適,但無法替代補水、降溫和醫療干預。
誤區2:“藿香正氣水包治中暑”?
僅適用于輕度中暑伴腸胃不適,對重癥無效,且不適用于所有體質。
誤區3:“中暑后立刻進空調房”?
驟冷驟熱易誘發感冒,建議逐漸適應低溫環境。
桃源縣中醫醫院溫馨提示:
1.中暑可防可控,關鍵在于預防!
2.戶外工作者應定時休息,避免長時間暴曬。
3.老人、兒童等特殊人群盡量減少高溫時段外出。
4.家中常備防暑藥品,但勿濫用,重癥務必及時就醫。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桃源縣中醫醫院 急診科 劉龍軍、藥劑科 于志飛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桃源縣中醫醫院 劉龍軍 于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