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喝xxx湯能幫助催奶、下奶!”
網上總流傳著“喝豬蹄湯能下奶”“吃絲瓜能催乳”等各種下奶食物的說法,認為這些催奶食物能夠讓哺乳媽媽的產奶更快、更多、更強。
流言分析:這種說法沒有依據。
目前尚未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某種單一食物對泌乳量有重要的影響。相反,單一的飲食結構可能會造成營養失調等問題,讓泌乳效果適得其反。要想科學催乳,更重要的是頻繁有效的乳房刺激、哺乳媽媽的身心健康、均衡多樣的營養攝入和科學的哺乳管理。
“喝豬蹄湯可以下奶!”“喝鯽魚湯可以下奶!”“喝絲瓜湯可以下奶!”“吃木瓜燉奶可以下奶!”……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民間流傳著各種“下奶秘方”,很多母親都經歷過哺乳期被輪番投喂各類湯水的情況,甚至打開某社交平臺,搜索“下奶”就會跳出各種各樣的“神湯”,有些帖子的收藏量近萬,評論區里都是求真相、求方法的留言。究竟這些“神湯”是不是真的那么神?讓我們一起來揭開“下奶”的真相吧!
哪些因素影響了乳汁的分泌?
泌乳是一個復雜的神經內分泌過程,主要受幾種激素調控,而非單純由某種食物決定。
首先,催乳素(Prolactin)是泌乳過程中最關鍵的激素,它由腦下垂體分泌。當嬰兒吸吮乳頭時,刺激通過神經傳導至下丘腦,促使催乳素釋放,讓乳腺腺泡產生乳汁。催乳素的分泌是脈沖式的,一天之中就有很大的變化,通常在睡眠中維持較高水平,這也是為什么許多母親發現清晨奶量較多的原因。
另一種重要激素是催產素(Oxytocin),由垂體后葉產生,它在泌乳中的主要作用是引發“射乳反射”,使乳腺泡周圍的平滑肌細胞收縮,讓已產生的乳汁從腺泡中排出到達乳頭。
從生理學角度看,乳汁的產生是基于“供需原則”,即嬰兒吸吮越頻繁、越有效,母親身體接收到的信號就越強烈,產生的乳汁也就越多[1]。這一機制確保了母乳產量能夠適應嬰兒的實際需求。但其實影響泌乳和射乳反射的因素有很多,跟精神、情緒、營養狀況、疾病、疼痛刺激等都有密切關系。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下奶傳說的“前世今生”
為什么民間對下奶湯一直追捧呢?下面以豬蹄湯和絲瓜湯為例,我們來看看這些說法的由來。
豬蹄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蛋白質和脂肪,它出現在月子餐的菜單上由來已久,甚至亞洲許多國家,如韓國、越南、泰國等也有在產后食用以豬蹄為材料烹制的食物的傳統,而豬蹄湯這種湯品形式更被認為易于吸收。
這一觀念的形成與過去物質匱乏有關,在人群營養普遍不足的年代,高脂肪、高能量的豬蹄湯確實能為產后虛弱的母親提供急需的熱量和營養,從而間接支持了泌乳功能??稍谖镔|豐富、人群營養過剩比例逐年上升的現代,豬蹄中的脂肪含量就顯得過高了(約 18~20 克/100 克),且因以飽和脂肪酸為主,過量攝入容易引起乳汁淤積[2],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再看絲瓜,其 90% 多的成分是水分。民間就有“喝絲瓜湯下奶”的說法,覺得絲瓜絡具有催乳的作用,適用于產后因乳腺管不暢導致的乳汁淤積,但是目前為止,并沒有相關的循證醫學證據表明絲瓜絡有下奶的作用。
其實現代醫學中,至今都沒有有力的證據證明某種單一食物對泌乳量有重要的影響,相反,單一的飲食結構會造成營養失調,對泌乳效果適得其反。之所以老百姓會覺得喝某湯下奶,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攝入足夠的水分。母乳中 88% 是水分[3],要保證泌乳量,首先要保證水分充足,哺乳期婦女每日需水量應比一般人增加 500~1000ml[4]。民間流傳的下奶食譜大多是湯羹類,食用的過程中保證了足夠水分的攝入,為乳汁轉化提供了基礎。就這方面而言,喝下奶湯與喝白開水同理。
2、營養全面。營養確實會影響泌乳,但主要是整體營養狀況而非特定食物,如果母親在攝入各類湯水及其他食物的過程中獲得全面豐富的營養,使營養充足均衡,便有利于保證乳汁的質量及持續母乳喂養狀態。
3、自我暗示。母乳喂養成功要素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樹立信心”,當母親認為喝“下奶湯”有用時,會增加其對母乳喂養這一行為的實施力度,達到勤吸多吸,激發泌乳反射,使乳量增加。
如何做才是科學催乳?
“下奶湯”作為傳統產后食物的文化價值和情感意義不容否認,但將其視為“下奶神器”則缺乏科學依據。想要行之有效地科學催乳需要從這幾點入手:
1、頻繁有效的乳房刺激:讓嬰兒頻繁、有效地吸吮乳房,或者用吸奶器、手法排乳有效刺激泌乳,讓大腦得到正反饋,分泌更多的乳汁。
2、母親的身心健康:保證充足休息和壓力管理對維持催乳素水平至關重要。睡眠不足、疲勞和慢性壓力都會干擾正常泌乳節律。母親可以通過與嬰兒同步休息、尋求家人協助處理家務、練習深呼吸或瑜伽等放松技巧來保持良好狀態。
3、均衡多樣的營養攝入:均衡多樣的營養攝入支持整體健康,間接影響泌乳能力(哺乳期婦女每天需增加優質蛋白質 25g,鈣 200mg,碘 120μg,維生素 A 600μgRAE[5])。
4、科學的哺乳管理:掌握母乳喂養技巧和相關知識,參加母乳喂養支持小組、咨詢專業哺乳顧問、與有成功經驗的母親交流,都能給母親提供寶貴的情感和實踐支持,為哺乳助力。
成功的母乳喂養是身心合一的藝術,需要知識、耐心和信心共同作用以及家庭成員的全力支持。降低對“神湯”的期待,建立全面科學的哺乳策略,才是母乳喂養長期成功的基石。
照“謠”鏡
這類謠言往往披著傳統智慧或經驗之談的外衣,表面上看起來合情合理,實則缺乏科學依據。它們通常抓住人們追求簡單速效的心理,將復雜的生理機制簡化為某種單一食物的神奇功效,刻意忽略個體差異和多元因素的影響。更隱蔽的是,這類謠言往往包含部分真實信息作為偽裝,像承認營養均衡的重要性,卻又強調某種食物的特殊地位,形成一種真假混雜的敘述策略,讓人更難辨別。
參考文獻
[1]HANNAN F M, ELAJNAF T, VANDENBERG L N, et al. The mammary gland:basic structure and molecular signaling during development[J]. Nat Rev Endocrinol,2023,19(1):46-61.
[2]周南陽,沃立科,樓麗華.樓麗華教授辨治流感大流行后產后缺乳經驗淺析[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24,48(12):1530-1533.DOI:10.16466/j.issn1005-5509.2024.12.008.
[3]KIM S Y,YI D Y. Components of human breast milk:from macronutrient to microbiome and microRNA[J].Clin Exp Pediatr,2020,63(8):301-309.
[4]哺乳期婦女膳食指南[J].臨床兒科雜志,2016,34(12):958-960.
策劃制作
作者丨錢琳妍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母嬰照護中心護士長 浙江省健康科普專家庫婦女保健科普分庫專家
審核丨蘭義兵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 副主任醫師 中華預防醫學會生育力保護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來源: 科學辟謠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