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名30歲女性旅客在結束11小時跨國飛行后,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突發暈倒,送醫時已出現心室顫動,隨后心跳停止,經搶救無效后去世。廣中醫一院白云醫院重癥醫學科彭曉紅主任表示,由于該女子發病過于急驟,醫生未能及時完成肺動脈CTA檢查。患者的臨床癥狀高度指向肺動脈栓塞。結合發病過程和既往病史,推測李女士的肺栓塞與她在飛行途中長時間坐著有關。
別讓久坐“栓” 住生命
肺栓塞的兇險,藏在一個“悄無聲息” 的過程里。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心內科張毅主任表示,人在靜止不動的情況下,靜脈系統中可能出現血栓,這些血栓可能附著在靜脈血管壁上,當人從靜止不動的狀態起身活動后,血栓就會隨著血液流動來到其他地方。如果靜脈血栓通過右心房進入右心室,就可能被心臟收縮活動泵入到肺動脈系統,這塊血栓碰巧又比較大,堵住肺動脈的主支或大分支,那么就形成了肺動脈栓塞。
據了解,臨床上有一種疾病叫“靜脈血栓栓塞癥”,最常表現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嚴重情況下可導致休克或猝死。因其危險因素之一是久坐不動,而乘坐相對密閉的交通工具長途旅行時,特別是乘飛機經濟艙時都會增加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所以它也被稱為“經濟艙綜合征”。因此,在乘坐長途飛機時,最好是每一兩個小時都起身活動,或者伸伸腿,避免血栓的形成。
發表在《血栓研究》(Thromb Res)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久坐2小時后,腳部靜脈的血液黏度顯著增加,紅細胞聚集性增強;久坐4小時后,腳部靜脈的血液黏度進一步升高,紅細胞聚集性進一步增強。也就是說,當人們久坐2小時后,腳部靜脈的血液黏度就會顯著增加,容易形成下肢血栓。
這幾類人風險更高,尤其要注意
1.確診冠心病、心房顫動、頸動脈狹窄的患者;
2.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基礎病患者;
3.老年人、孕產婦、肥胖人群;
4.長期吸煙者;
5.經常久坐不動,缺乏鍛煉或常出差需長時間乘坐交通工具者;
6.特定家族病史人群(如某些遺傳性血液疾病等);
7.外傷、手術后臥床,使用特定藥物或治療手段人群(如長期服用雌激素、避孕藥或化療患者等);
8.靜脈曲張人群。
如何預防肺栓塞的發生?
久坐或久躺時,建議每小時抽出3~5分鐘做些下肢運動 —— 比如墊腳、交替伸屈雙腿、腳趾抓握等,這些動作能通過小腿肌肉的收縮,有效促進血液循環。
踝泵運動被多項研究證實是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最簡單、方便、經濟、有效的方式之一。具體做法是:
1****勾腳 + 伸腳腳尖盡量向上勾(朝向自己),保持5秒;再向下伸(朝向地面),保持5秒,重復5~10分鐘。
2****旋轉腳踝以踝關節為中心,360° 環繞,順時針、逆時針交替,每次5~10分鐘。
每天至少3次,坐著、躺著都能做。尤其適合長期臥床的病人。另外,夏季出汗多,血液易黏稠,建議每小時喝200ml左右溫水,少量多次,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
來源: 上海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