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參與體內多種物質代謝過程,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臟在甲狀腺激素的激活、失活、轉運和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同時,甲狀腺激素也影響著肝細胞的生理活動和肝臟的新陳代謝。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指的是體內甲狀腺激素水平異常增高的內分泌科常見疾病,甲亢可對全身多個臟器產生影響,當病情進展累及肝臟時可引起肝臟形態結構改變及功能異常,稱為“甲亢性肝損害”。
甲亢合并肝損害患者除了怕熱多汗、心煩易怒、多食消瘦、乏力失眠等一系列甲亢癥狀外,還會伴有肝功能受損的臨床表現,輕者可能表現為輕度的消化不良,如厭油、納差、腹脹、乏力等,體格檢查可有肝區輕度壓痛或叩擊痛,血清學檢查可發現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等水平異常。重者可出現黃疸,如瘙癢、尿黃、球結膜及全身皮膚黃染、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等情況。
治療原則上以控制甲亢為主,保肝治療為輔。
(1)控制甲亢:首選抗甲狀腺藥物(ATD)治療,以小劑量起始。由于ATD本身可導致藥物性肝損害,對于基線轉氨酶水平超過正常上限5倍的患者,不建議首選 ATD。對有 ATD 禁忌證的患者,選用 131I 或手術治療。
(2)保肝治療:充分休息,應用護肝降酶藥物,輔以維生素、氨基酸等。一般只要診斷及時,治療積極,肝酶不超過正常上限5倍者,規范治療控制甲亢后,肝功能多能恢復正常。
肝臟與甲狀腺功能狀態密切相關,甲狀腺功能異常可導致肝損害。臨床醫生需注意要給甲功異常的患者檢測肝功,同時在肝功損害的患者中篩查甲狀腺疾病。一般只要診斷、治療及時,甲功異常導致的肝損害多可逆,其治療關鍵首先是恢復甲狀腺功能。
來源: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