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的治療是場“持久戰”,而“康復期管理”才是真正決定復發率高低的關鍵。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腫瘤一科傅劍鋒副主任醫師介紹,合理的飲食干預,尤其是以“藥膳”形式融入日常食物,不僅可以改善體質、增強免疫,還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癌細胞再次滋生。

推薦三款中醫藥膳——黃芪山藥粥,玫瑰山楂茶,茯苓紅棗湯,它們正悄然成為越來越多患者康復期飲食方案中的核心組成。

三味藥膳,穩固體質助防復發

中醫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也就是說,只要身體正氣充足、氣血暢通,癌邪就難以復生。而這三味藥膳,就是現代與傳統共識之下的“防復發推薦組合”。

1、黃芪山藥粥:補氣健脾,增強免疫力

黃芪為補氣上品,能助益衛氣、增強抗病能力;山藥健脾益肺,搭配后可改善術后、化療后虛弱體質,增強細胞修復效率。

適用人群:疲倦乏力、易感冒、手術或放化療后免疫低下者;

推薦做法:黃芪15克、山藥30克、大米50克熬粥;

醫學研究:《中醫腫瘤學雜志》2021年研究指出,癌后服用黃芪類藥膳的患者NK細胞活性提高約15%,三年復發率下降近10%。

2、玫瑰山楂茶:疏肝理氣,調節情志

中醫認為,“七情郁結”與癌變關系密切,康復期常見情緒低落、焦慮抑郁等狀況,若不疏解反會影響內分泌與免疫。玫瑰花舒肝解郁,山楂助消化又活血,是“身心雙調”的藥茶之選。

適用人群:情緒起伏大、易抑郁、飲食不規律者;

推薦飲法:玫瑰花5朵、山楂片8克,開水沖泡;

研究數據:有研究發現,該配方茶飲連續飲用3個月可有效降低POMS情緒評分,緩解術后焦慮。

3、茯苓紅棗湯:健脾養血,安神寧心

術后患者常見脾虛、心神不寧等癥狀,表現為入睡困難、精神易疲。茯苓健脾滲濕、寧心安神,紅棗補中益氣養血,搭配為日常調理好選擇。

適用人群:失眠、多夢、食欲差、術后虛弱人群;

推薦做法:茯苓15g、紅棗3~5枚,燉煮飲用;

實證觀察:多項腫瘤康復門診隨訪顯示,長期服用該湯的患者主觀疲勞感下降、夜間睡眠改善,生活質量評分提高20%以上。

正確認識藥膳:別讓誤區拖后腿

中醫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也就是說,只要身體正氣充足、氣血暢通,癌邪就難以復生。而這三味藥膳,就是現代與傳統共識之下的“防復發推薦組合”。

誤區一:越補越好

不少患者誤信“補得多、恢復快”,但如阿膠、鹿茸、燕窩等溫補藥膳不適用于所有人,體質偏熱、肝功能異常者反易上火、生濕化熱,反影響康復。

誤區二:只吃藥膳就能抗癌

藥膳是輔助,不能代替正規治療與復查。想通過喝湯吃粥代替靶向治療甚至停藥,是極其危險的想法。

誤區三:網上偏方亂試

網絡流傳的所謂“抗癌神方”良莠不齊,如未結合個人體質辨證使用,反而可能誘發過敏、藥物沖突,延誤治療。

遵醫辨證:藥膳雖溫和,但需中醫師辨體質、辨階段,切勿自作主張。

規律作息+心理疏導:食養為基礎,心養更重要。情緒穩定、睡眠規律是療效保障。

動態調整:病情不同階段需不同飲食策略,定期復查、咨詢營養師,做到“吃得對”。

專家提醒

腫瘤一科傅劍鋒副主任提醒,癌癥康復期是“黃金窗口期”,此時調養得法,能顯著延長生存期、降低復發率。而中醫藥膳以其安全性高、易堅持、食療兼具調理功效的特點,正成為眾多患者的重要選擇。在醫生指導下,以“食”為療,吃出真正的健康!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腫瘤一科 蔡兆玲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