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公子欣
你是否想過
為什么長期處于噪音環境會慢慢失聰?
為什么年紀大了聽力會越來越差?
答案藏在我們內耳的一種特殊細胞里
——聽覺毛細胞
它們能感知聲音振動
一旦受損就無法再生
最終導致聽力永久喪失
但自然界中
斑馬魚卻擁有一項“超能力”:
它們的聽覺毛細胞能快速再生
哪怕受損也能恢復聽力
那么
人類能像斑馬魚一樣
實現聽力細胞再生嗎?
圖源:包圖網
7月14日發表在《自然·通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斑馬魚聽覺細胞再生的關鍵機制,為人類聽力修復研究帶來了新希望。科學家們首次發現,在斑馬魚體內有兩種特定基因,分別控制著不同關鍵支持細胞的分裂和再生。
01
斑馬魚的“超能力”
在斑馬魚的身體兩側,有一條不起眼的“側線系統”,上面分布著一個個芝麻大小的感官器官——神經丘(neuromast),每個神經丘里都有幾十根“毛細胞”,負責感知水流方向,就像人類內耳的聽覺毛細胞一樣。
圖源:斯托爾斯醫學研究所
神奇的是,當斑馬魚的毛細胞受損時,周圍的支持細胞會迅速啟動再生程序,一部分變成新的毛細胞,另一部分則保留為干細胞,持續供應“后備軍”。這種精準的再生能力,讓斑馬魚永遠不用擔心失聰。相比之下,人類的聽覺細胞一旦受損,往往會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或平衡障礙。
02
兩個基因的“分工合作”
美國斯托爾斯醫學研究所的Tatjana Piotrowski博士及其團隊通過深入研究,發現了控制斑馬魚聽覺細胞再生的兩個關鍵基因——ccnd2a和ccndx。這兩個基因分別調控著神經丘中兩類不同支持細胞的分裂與再生:ccnd2a調控神經丘邊緣的活性干細胞,確保干細胞在再生過程中不被耗盡;ccndx則控制神經丘中心的前體細胞分裂,促進新聽覺細胞的生成。
ccndx和ccnd2a在斑馬魚側線再生過程中不同增殖細胞中動態表達
研究團隊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分別使這兩個基因失活,觀察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當ccndx失活時,前體細胞停止分裂,但仍能分化為聽覺細胞;而當ccnd2a失活時,干細胞增殖受阻,導致再生能力下降,但已有的干細胞仍能分化為毛細胞,只是數量會減少。這一發現揭示了細胞分裂與分化之間的微妙平衡,以及不同細胞類型在再生過程中的獨立調控機制。
在ccndx突變體中,毛細胞通過直接分化再生
傳統觀點認為,細胞必須先分裂才能分化成特定細胞(比如毛細胞),但這項研究顛覆了這一認知:在ccndx缺失的情況下,祖細胞不分裂也能直接分化為毛細胞。這意味著,細胞分裂和分化是兩個獨立的過程,可以被分別調控。這種機制為再生醫學提供了新思路:也許不需要強迫細胞分裂,就能誘導它們變成我們需要的細胞類型。
03
聽力再生的新希望
人類的內耳毛細胞和斑馬魚的側線毛細胞在結構和功能上高度相似,使得這一發現具有重大的轉化醫學潛力。Piotrowski博士指出,“斑馬魚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研究模型,通過理解它們的再生機制,我們或許能找到激活人類類似再生過程的鑰匙。”
未來,科學家們可能會探索如何通過基因療法或藥物手段,激活人類體內潛在的再生能力,從而修復受損的聽覺細胞。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還發現ccnd2a和ccndx基因在許多人類細胞(如腸道、血液中的細胞)中也調控增殖。這意味著,斑馬魚的研究成果可能對理解其他器官的再生機制也具有重要意義,進而為治療多種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的策略。
來源: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