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課進行時
為啥吃糖會上癮
主食不足
碳水化合物是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主食攝入不足會導致血糖快速下降,觸發大腦對蛋糕、糖果等甜食的渴望。因此,建議每餐吃一拳大小的雜糧或薯類等復合碳水化合物,它們能穩定供能,減少血糖波動。
身體缺水
缺水時大腦易混淆“口渴”與“饑餓”信號。成年人每日需飲水1500-1700毫升,炎熱或運動時需增量。缺水還可通過尿液顏色判斷:透明或淡黃色為正常,深黃色需立即補水。
壓力過大
壓力過大會改變體內激素水平,誘發甜食渴望。建議通過運動、社交、手工、繪畫等方式減壓,同時保證充足睡眠。
==============================
人類對甜食的喜愛似乎刻在基因里。盡管過量攝入糖分對健康有害,但大家還是難以抗拒蛋糕、糖果、冰淇淋這些高糖食品。其實,嗜甜傾向源于遠古時期——甜味食物意味著能量來源,這種生存本能一直延續至今。
那么,如何在享受甜食的同時保持健康呢?今天為大家分享5個科學吃甜食的方法。
控制添加糖的總攝入量
添加糖是指人工添加到食物中的糖,比如白砂糖、冰糖、紅糖、葡萄糖、果葡糖漿等。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每日添加糖的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在購買食品時查看標簽,盡量選擇每百克含添加糖量低于5克的產品。可將甜食攝入頻率從每日1次逐步減少至每周或每月1次。
把握食用時機
避免餐后立即食用甜點,建議在兩餐之間食用,這樣既能享受美味,又可避免熱量超標。夜間代謝減慢,應避免晚間攝入甜食,以防脂肪堆積。
選擇健康甜味來源
優選新鮮水果、紅棗、桂圓干等天然甜味食物。自制甜品更健康:用無糖酸奶搭配新鮮水果,或自制香蕉牛奶、芒果牛奶、牛奶水果撈替代含糖飲料。可適量使用木糖醇、山梨糖醇等糖醇類甜味劑代糖,但需注意不可過量,否則會引起腹瀉。
合理搭配飲品
吃甜點時搭配白開水、茶水或黑咖啡,可減輕甜膩感并增加飽腹感,避免過量攝入。
及時補救措施
過量攝入甜食后,可以采取一些補救措施,減少主食并增加富含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食物的攝入,如綠葉菜、粗糧等。適當增加運動量以消耗多余熱量。
(作者李東燁系中國檢驗檢測學會科普講師、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理事)
來源: 科普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