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在深海大洋里能看到什么?相信很多人和頌小編一樣,對此充滿好奇。那就讓我們翻開大洋科考歷史的卷軸,跟隨“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去大洋37航次第一航段現場看看吧~
首先印入眼簾的是無脊椎浮游動物——水母。水母是動物界刺胞動物門的成員,在分類學上包括刺絲胞動物缽水母綱、十字水母綱、立方水母綱動物。它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比恐龍還早,可以追溯到6.5億年前,算是地球上資歷最老的生物之一了。除此之外,水母的家族成員也十分龐大,目前已知的就有250多種,絕大多數生活在海洋里,只有極少數種類生活在淡水區。
都說人是水做的,因為水在人體內所占的比例平均約為體重的70%。不過,這含水量跟人家水母一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水母沒有心臟、血液、鰓和骨骼,它們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其體內含水量一般可達98%,剩余部分則由蛋白質和脂質構成,所以水母的身體呈現出透明狀。
水母的外形像一把透明的傘,其身體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之間有一個很厚的透明中膠層。它們在運動時,會擠壓內腔,噴出腔內的水,利用水的反推力移動,遠遠望去,就像一頂一開一合的圓傘在水中漂游。
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認識一下這些身懷絕技的水母吧!
可以“返老還童”的燈塔水母
“神龜雖壽,猶有盡時”。都說神龜長壽,但它仍然會有生命走到盡頭的那一天。世間萬物照理說都是如此。但江湖傳說,有這么一種生物,不但可以“返老還童”,還擁有逆天的“永生”能力,這種生物就是燈塔水母。
燈塔水母是一種小型水母,屬于刺胞動物門水螅綱,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兩種形態。燈塔水母直徑約4-5毫米,身體呈鐘型,形狀似燈塔,通過透明的身體能夠看見其紅色的消化系統,因而得名燈塔水母。
水母傳宗接代的方式十分佛系,它們直接把卵子和精子釋放到海水中,隨緣結合。通常情況下,水母的受精卵結合后會變成幼蟲漂浮在水中,在找到可依附的物體后就會變成水螅體,接著經歷橫裂體、碟狀幼體,然后變成水母,在完成繁殖任務后死亡。但燈塔水母不一樣,它在性成熟階段后,可以通過無性繁殖,重新回到水螅型形態,然后繼續成長開始另一次生命歷程,這個過程被人們稱作“返老還童”。
從理論上講,如果沒有出現天災人禍(比如被吃掉或病死),這個“返老還童”的過程可以無限循環下去,所以燈塔水母也被人們稱為“擁有永生能力的水母”。
只是這種“逆生長”是有條件的,一般是在它們遭遇饑餓、物理性損傷或其他突發危機的時候才會發生。
動物界的“絕命毒師”——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是腔腸動物的一種,它屬于水螅蟲綱,管水母目,外觀呈藍青色,浮囊兩頭尖,底平,形如僧侶的帽子,因而名叫“ 僧帽水母”。雖然它們叫做水母,但是和其他大部分水母都不同,不同之處在于它是一個包含水螅體及水母體的群落。群落中的個體屬于不同類型的水螅體,它們各司其職,有負責防御的,有負責捕食的,有負責消化的,有負責生殖的……這些水螅體的“職能”環環相扣,且不能獨立生存。
別看僧帽水母看上去人畜無害,但許多海生動物都不敢接近它,因為它是海洋動物界的“絕命毒師”。而令人聞風喪膽的毒液就來源于它身上那些密密麻麻的觸須。觸須中密布著微小的刺細胞,這些刺細胞能分泌致命的毒素,單個刺細胞所分泌的毒素微不足道,但當成千上萬個刺細胞所分泌的毒素積累起來時,其毒性之強不亞于眼鏡蛇,可以輕而易舉的殺死某些小型魚類及蝦。
不過,有些小魚也能和僧帽水母共生,比如小丑魚及巴托洛若鲹等。小丑魚可以免疫于刺細胞的毒素,隨意來往僧帽水母的觸須之間來躲避捕食者。而作為回報,小丑魚也會吸引其他小魚靠近,使之成為僧帽水母的“盤中餐”。
來源: 大洋樣品館 張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