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起源于清代,其核心源于《黃帝內經》中的“春夏養陽”理論,利用夏季陽氣旺盛時,通過藥物貼敷特定穴位,激發人體陽氣,增強抗病能力,緩解冬季易發的呼吸系統、關節疼痛等疾病。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針灸推拿科朱偉主任醫師介紹,三伏天陽氣最盛,人體毛孔張開,經絡氣血充盈,此時將辛溫藥物貼敷于特定穴位,藥物易滲透皮膚,通過經絡傳導直達病所,激發陽氣、驅散寒濕,達到“以熱治寒”的效果。
三伏貼有哪些功效和適應癥?
1、呼吸系統疾病
適應癥: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反復呼吸道感染。
原理:藥物貼敷肺俞、脾俞等穴位,溫肺散寒、調節肺功能,改善氣滯痰濕癥狀。
2、消化系統疾病
適應癥:虛寒性胃痛、慢性腹瀉、胃腸功能紊亂。
原理:貼敷神闕、中脘等穴位,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胃脘痛。
3、骨關節疾病
適應癥: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頸肩腰腿痛。
原理:貼敷阿是穴(疼痛點),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緩解關節疼痛。
4、其他適應癥
婦產科:痛經、月經不調、產后頭痛(屬寒證者)。
兒科:體虛易感、反復呼吸道感染、腺樣體肥大。
亞健康:易疲勞、免疫力低下、氣虛體質。
三伏貼有哪些注意事項?
1、孕婦、嚴重皮膚病患者、體溫>37.5℃者,以及慢性病急性發作期(如哮喘持續狀態、心衰),不宜貼敷。
2、貼敷時間,成人:4~6小時/次;兒童:2~4小時/次。首次貼敷建議縮短時間(如成人2小時),觀察皮膚反應后逐步延長。
3、貼敷周期:每伏第1天貼敷效果最佳,若錯過可在伏天內補貼,每10天1次,連續3年為1療程。
貼敷后如何調護?
**1、飲食:**忌辛辣、海鮮、羊肉、蘑菇等發物,避免生冷食物(如雪糕、冰鎮西瓜)。
**2、穿衣:**選擇寬松棉質衣物,避免摩擦導致皮膚破損。
**3、環境:**貼敷后避免直吹空調、風扇,空調溫度設為27℃以上。
**4、運動:**貼敷期間避免劇烈運動,防止藥貼脫落。
**5、洗澡:**貼敷后10小時內避免洗澡,防止寒氣入侵。
異常反應如何處理?
**正常反應:**局部微紅、瘙癢、輕微刺痛,無需特殊處理。
**異常反應:**灼熱刺痛難忍、皮膚起大水泡,需立即取下藥貼,用清潔毛巾溫水擦拭,小水泡可自行吸收,大水泡需消毒后刺破或就醫。
三伏貼的誤區澄清:科學認知避盲從
誤區1:三伏貼能替代藥物治療
真相:三伏貼是輔助療法,慢性病患者需繼續服藥,不可盲目減藥、停藥。
誤區2:貼敷時間越長越好
真相:貼敷時間過長易導致皮膚損傷,成人不超過6小時,兒童不超過4小時。
誤區3:所有人都能貼三伏貼
真相:孕婦、嚴重皮膚病患者、體溫異常者等禁忌人群需避免貼敷。
誤區4:三伏貼能立即見效
真相:三伏貼需連續貼敷3年效果更佳,需長期堅持。
2025年伏天時間表如下:
初伏:2025年7月20日(星期日,農歷六月廿六)至7月29日,共10天。
中伏:2025年7月30日(星期三,農歷七月初六)至8月8日(星期五,農歷七月十五),共10天
末伏:2025年8月9日(星期六,農歷七月十六)至8月18日(星期一,農歷七月廿五),共10天。
專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推拿科朱偉主任醫師提醒:三伏貼是中醫特色療法,需以“科學認知、適用人群、操作規范、注意事項及后續護理”為原則,嚴格遵循醫囑,避免盲目貼敷導致健康風險,若對體質或病情有疑問,建議先到正規醫療機構咨詢醫師,確保安全有效。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針灸推拿科 羅玲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92)
來源: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