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20日將進入“頭伏”,一年中最悶熱的日子眼看就要到了。老話常說“夏天多吃瓜,身體頂呱呱”。酷暑時節,人體汗液蒸發慢、散熱不暢,感到疲倦口渴時,吃些清甜爽口的瓜果,能滋養五臟。

《黃帝內經》提出“五色入五臟”,五色,即赤、青、黃、白、黑。在膳食營養方面,強調“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古人記載的五果為棗、栗、桃、杏、李,五菜為葵、韭、藿、薤(xiè)、蔥,如今則泛指各類瓜果蔬菜。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當個合格的“吃瓜群眾”吧。

紅色入心

咬一口紅瓤西瓜甘甜爽口,既能止渴生津,又能入心經,是清心降火、清解暑熱的好東西。要是榨成汁喝,不妨連洗干凈的瓜皮一起榨——中醫里瓜皮可是能入藥的,美其名曰“西瓜翠衣”。也可以單取白色瓜皮切丁煮粥,對口舌潰瘍、排尿不暢或是喝酒太多的人特別合適。不過西瓜性涼、含糖量也高,有胃腸炎、經常腹痛腹瀉的人群,以及糖尿病患者,可別多吃。

綠色入肝

絲瓜晶瑩如玉,口感綿軟可口,能入肝經,是清熱除煩、利水通絡的佳品,尤其適合鼻竇炎、咽喉炎、乳腺炎患者,以及產后缺乳、痔瘡便血、疝氣人群食用。現代研究發現,絲瓜富含維生素、鈣、鐵、磷、木糖膠、瓜氨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過敏、抗病毒等多種作用。清炒絲瓜、絲瓜炒雞蛋、蒜泥蒸絲瓜,都是這個時節餐桌上的常見美味。

絲瓜絡既是食材也是藥材,能祛風通絡、活血通乳,煲湯或代茶飲時加入,可輔助緩解風濕病關節疼痛、改善產婦乳汁不通。取5-10克絲瓜絡,搭配赤小豆、玫瑰花等一同煮飲即可。

白色入肺

冬瓜內瓤潔白透亮,冬瓜子香脆可口,它能入肺經,有解暑止渴、利水消腫的功效;冬瓜子還能清肺化痰止咳,氣管炎、糖尿病、泌尿系感染患者,以及水腫、小便不通、肥胖人群,都適合多吃。炎炎夏日,把冬瓜切塊,撒上幾粒蔥花,隨手熬出一碗清新脫俗的“珍珠翡翠白玉湯”,那股清爽勁兒恰好沁人心脾。

黃色入脾

木瓜果肉飽滿,種籽晶瑩,能入脾經,有和胃祛濕、舒筋活絡的功效。像風濕引發的關節疼、老年人頻繁抽筋,或是暑濕導致的上吐下瀉,吃些木瓜就能起到食療作用,簡單方便又有效。而木瓜搭配牛奶,更是養顏好物,很適合愛美的女性常吃。

黑色入腎

紫葡萄紫黑透亮,果肉彈嫩爽滑,能入腎經,有補腎滋陰、止渴生津的功效。現代研究發現,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能抗氧化、抗衰老,還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要是您沒有消化系統的毛病,不妨試試“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葡萄皮里有大量花青素、鞣質等營養,對心腦血管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入伏后要格外注意飲食衛生,瓜果蔬菜吃前務必洗凈,避免引發腹瀉痢疾。五顏六色的瓜果雖好吃,但部分含糖量不低,平時不能用它們代替主食。

另外,春夏需養陽,不少瓜果性偏涼,暑濕天里人的脾胃運化本就弱,吃太多甜涼食物容易加重體內寒濕。所以吃了瓜之后,飲食中可以搭配些姜、蓮子、山藥、扁豆,或是雞肉、牛肉等,幫助護住脾胃陽氣。

(作者劉偉系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宣磊系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

==============================

延伸閱讀

“抱冬瓜睡覺”適合哪些人

最近,網上流行起“抱著冬瓜睡覺”,據說可以有效防暑降溫。其實,抱冬瓜睡覺的法子在古代就有了,《夏夜抱瓜眠》一詩便是佐證。這種方法能清涼助眠,既得益于冬瓜的物理特性,也符合中醫理論。

冬瓜含水量高達95%以上,就像個“天然水枕”,一接觸人體,能快速吸走體表熱量。從中醫角度說,冬瓜皮本身就是一味中藥,水煎內服有清熱解暑的功效,這也為它的清涼作用添了層理論依據。

脾胃虛寒、陽虛體質者,用冬瓜物理降溫可能加重腹痛腹瀉;體弱畏寒的老人、兒童可用薄棉布包裹間接接觸,或放枕邊局部降溫。冬瓜表皮白毛易刺傷皮膚,使用前需洗凈白毛、保留外皮。睡覺時可抱或摟著,重點為四肢降溫,避免冬瓜與腹部直接接觸。

來源: 科普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