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死癌細胞”曾是抗癌領域充滿希望的理念——切斷癌細胞賴以生存的葡萄糖供應,似乎能直擊要害。然而,中山大學鄺棟明、魏瑗團隊在頂級期刊《細胞》上發表的最新研究,揭示了這個策略背后令人震驚的真相:嚴格限制葡萄糖的低碳水飲食,可能為癌細胞打開通向肺部的轉移大門。
顛覆性發現:低糖代謝竟成癌癥復發推手
研究團隊分析了覆蓋22種癌癥類型、2514例未經治療且無轉移患者的臨床數據,結果令人意外。在多達15種癌癥中,原發腫瘤組織的葡萄糖代謝活性越低,患者術后兩年內的復發風險反而越高。
這一現象在肝癌患者中尤為突出:術后發生肺轉移的患者,其原發瘤的葡萄糖代謝活性顯著低于未轉移者。腫瘤本身“吃糖少”,非但不是好事,反而成為轉移風險的預警信號!
動物實驗揭示飲食的雙刃劍效應
為了探究背后的因果關系,研究團隊進行了深入的小鼠實驗。高碳水飲食確實促進了原發腫瘤的快速生長,符合傳統認知。但低碳水飲食雖然抑制了原發瘤的生長,卻付出了高昂代價——它顯著誘導了腫瘤向肺部的轉移!此外,這種促轉移效應與原發瘤的大小無關。
觀察肺部微環境發現劇變:巨噬細胞大量浸潤,同時具有強大抗腫瘤功能的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數量銳減高達70%。這種特征在發生肺轉移的肝癌患者肺部組織中得到驗證。更值得注意的是,變化發生得極快:低碳水飲食開始僅3天,肺巨噬細胞數量幾乎翻倍;第6~9天,關鍵的NK細胞就急劇減少。
癌細胞的生存策略
當癌細胞遭遇葡萄糖短缺時,它們啟動了一套精妙的“自救”程序:
1.葡萄糖限制引發癌細胞內質網應激
2.激活HRD1酶催化腫瘤壞死因子TRAIL修飾
3.修飾后的TRAIL被裝載進外泌體釋放入血
這些攜帶TRAIL的外泌體到達肺部,被巨噬細胞接收后導致其“叛變”——變成促癌的M2型。這些巨噬細胞表面高表達PVR(CD155)分子。PVR與NK細胞表面的TIGIT受體結合,發出“停止攻擊”信號,導致NK細胞耗竭,徹底喪失清除轉移癌細胞的能力。最終,這條通路為癌細胞轉移鋪平道路。
免疫療法:破解困局的關鍵鑰匙
面對這一復雜機制,研究團隊找到了破解困局的關鍵——TIGIT抑制劑。在實驗中,使用抗TIGIT抗體藥物,成功恢復了因低碳水飲食或葡萄糖代謝缺陷小鼠肺部的NK細胞數量和功能。
效果令人振奮:不僅完全阻斷了低碳水飲食誘導的肺轉移發生,同時還對縮小原發腫瘤有積極作用!這為臨床干預提供了極具希望的新方向。
血液中的預警信號:外泌體預測轉移風險
該研究的另一重大價值在于發現了潛在的早期預測標志物——血液中由癌細胞釋放的、攜帶TRAIL的外泌體。在肝癌患者隊列中建立的預測模型顯示,以TRAIL外泌體水平作為標志物,能有效區分肺轉移與非肺轉移患者。
在驗證隊列中,其預測術后1年、2年、5年肺轉移風險的準確性分別達到0.824、0.768和0.674,顯著優于傳統的甲胎蛋白檢測和原發瘤大小等指標。這意味著未來通過簡單的血液檢測,就可能更早、更精準地預警術后肺轉移風險,為個體化治療和密切監測提供關鍵信息。
重要警示:癌癥患者飲食干預需科學謹慎
這項突破性研究徹底顛覆了“單純控糖有益抗癌”的簡單認知。
**1.****切勿盲目極端控糖或斷食:**對術后患者,生酮飲食等嚴格限糖方案可能激活促轉移通路
**2.****能量平衡至關重要:**過度限糖會嚴重削弱免疫防御系統
**3.****綜合干預是未來方向:**安全策略需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并整合免疫療法
**4.****嚴格遵循專業指導:**任何飲食改變必須與腫瘤醫生和營養師充分溝通
中山大學這項《細胞》研究如同警鐘,揭示抗癌戰場的復雜性遠超想象?!梆I死癌細胞”的理想路徑下,竟暗藏促進轉移的陷阱。對癌癥患者的核心啟示是:警惕極端控糖誤區,抗癌需要綜合策略。未來結合精準代謝調控與前沿免疫治療,才是戰勝轉移的更優解。
參考文獻:Glucose restriction shapespre-metastatic innate immune landscapes in the lung through exosomal TRAIL,Cell(2025).
來源: 康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