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奕帆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

審核:張紅霞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 副主任醫師

隨著我國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骨質疏松癥及其引起的脆性骨折問題日益突出,這種疾病悄無聲息地侵蝕骨骼,讓骨頭變得像“蜂窩”一樣脆弱,輕微跌倒甚至咳嗽都可能導致骨折。幸運的是,醫學影像技術如同一雙“透視眼”,能夠幫助我們在早期發現問題,及時干預,守護骨骼健康。

一、什么是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降低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征,導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謝性骨病。按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骨質疏松分為絕經性骨質疏松癥、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和特發性骨質疏松癥(青少年型)。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指由影響骨代謝的疾病或藥物或其他明確病因導致的骨質疏松。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哪些人容易得骨質疏松?

(1)生活習慣不佳者:長期缺乏運動、日曬不足、吸煙酗酒、高鹽或高咖啡因飲食、體重過輕者。

(2)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甲亢、風濕性疾病、胃腸道疾病、慢性肝腎及心肺疾病患者。

(3)長期服藥人群:包括糖皮質激素、質子泵抑制劑、抗癲癇藥物和過量甲狀腺激素等可能干擾骨代謝藥物。

(4)中老年群體:絕經后女性、50歲以上男性及70歲以上老人需格外警惕。

三、如何診斷骨質疏松?

醫學影像為骨質疏松的診斷提供了明確的標準。骨質疏松癥的診斷主要是基于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DXA)測量的骨密度結果和/或是否有脆性骨折,對于絕經后女性和老年男性,如果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有脆性骨折,無論骨密度結果如何,均可診斷為骨質疏松。在沒有脆性骨折時,骨密度測量結果是診斷的主要依據。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1.骨密度檢測 骨密度是指單位體積(體積密度)或單位面積(面積密度)的骨量,常用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DXA)、定量計算機斷層照相術(QCT)和定量超聲(QUS)等來測定。

(1)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DXA):是目前國際學術界推薦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金標準,測量的是面積骨密度(aBMD,單位是g/cm2),測量部位是腰椎、髖部和前臂。腰椎測量結果易受腰椎的退行性改變(如椎體和椎小關節的骨質增生硬化等)、脊柱側彎和腹主動脈鈣化等影響。醫生會根據“T值”或“Z值”評估結果,判斷骨骼健康狀況。

T值 =(骨密度的實測值-同種族同性別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同種族同性別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標準差。對于絕經后女性、50 歲及以上男性,若T值≤ -2.5,可診斷為骨質疏松。

Z值 =(骨密度測定值-同種族同性別同齡人骨密度均值)/ 同種族同性別同齡人骨密度標準差。對于兒童、絕經前女性和 50 歲以下男性,Z值≤ -2.0 視為“低于同年齡段預期范圍”或低骨量。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定量計算機斷層照相術(QCT):能分別測量松質骨和皮質骨的體積密度,敏感反映骨質疏松癥早期松質骨的丟失狀況,通常只需做1個部位即可,根據臨床需要選擇做脊柱或髖部,對于肥胖、脊柱退變或腹主動脈鈣化等患者,QCT檢測骨密度更為準確。

對于絕經后女性和老年男性,腰椎平均體積骨密度(vBMD,單位是mg/cm3)<80 mg/cm3,診斷為骨質疏松;vBMD>120 mg/cm3,診斷為骨密度正常;vBMD為80~120 mg/cm3,診斷為低骨量;vBMD<80 mg/cm3且合并有骨質疏松性骨折,診斷為嚴重骨質疏松。髖部骨密度的QCT結果為aBMD,采用DXA標準。

(3)定量超聲(QUS):測量的主要是感興趣區(包括軟組織、骨組織、骨髓組織)結構對聲波的反射和吸收所造成超聲信號的衰減結果,常選擇跟骨為測量部位,常用于社區篩查高風險人群。

(4)AI定量CT輔助診斷:可自動基于低劑量胸部CT、腹部CT、常規劑量CT和增強CT檢查圖像測量腰椎vBMD,無須增加額外的成本、時間及輻射暴露等,可用于機會性篩查骨質疏松患者,預測骨折風險。

2.骨小梁分數(TBS) TBS通過分析DXA圖像的骨小梁紋理,補充骨密度數據,更精準地預測骨折風險。即使骨密度正常但TBS較低的人群,仍需警惕骨折隱患。

3.骨質疏松導致脆性骨折的評估

(1)X線檢查:是檢出脆性骨折,特別是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首選方法,目前采用Genant目視半定量判定方法,依據壓縮椎體最明顯處的上下高度與同一椎體后高之比,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輕、中、重度判定標準分別為椎體壓縮 20%~25%、25%~40%和40%以上。

(2)CT和MRI:可更為敏感地顯示細微骨折,CT可顯示微小骨折線,但MRI顯示骨髓早期改變和骨髓水腫更具優勢,對于骨質疏松癥與骨腫瘤等多種其他骨骼疾病的鑒別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3)核醫學檢查(如PET-CT):在排除腫瘤或代謝性疾病引發的繼發性骨質疏松時具有獨特優勢。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建議以下人群進行胸、腰椎側位 X 線檢查或DXA側位椎體骨折判定:①70歲以上,椎體、全髖或股骨頸骨密度T值≤-1.0;②女性65~69歲,椎體、全髖或股骨頸骨密度T值≤-1.5;③絕經后女性及50歲以上男性,具有以下任一特殊危險因素:a.成年期(≥50歲)發生非暴力性骨折,b.較年輕時最高身高縮短≥4cm,c.1年內身高進行性縮短≥2cm,d.近期或正在使用長程(>3個月)糖皮質激素治療。

四、如何預防骨質疏松?

預防骨質疏松,關鍵在于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加強營養,均衡膳食:保證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攝入,多吃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綠葉蔬菜等。

(2)保證充足日照:每天至少20分鐘的日曬,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

(3)適當運動:如快走、慢跑、瑜伽等,增強骨骼強度和肌肉力量。

(4)戒煙、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及碳酸飲料。

(5)采取防跌倒措施:改善家居環境,減少摔倒風險。

骨質疏松雖隱蔽,但并非不可戰勝。通過醫學影像技術早期篩查,結合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大幅降低骨折風險,尤其對于高危人群,定期檢查、早發現早干預,是守護骨骼健康的關鍵。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為骨骼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線,享受更有活力的晚年生活!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22)[J]. 中國全科醫學,2023,26(14):1671-1691.

[2]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骨關節學組, 中國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肌骨學組,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質疏松學組, 等. 骨質疏松的影像學與骨密度診斷專家共識[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20,26(9):1249-1256.

[3]北京積水潭醫院國家骨科醫學中心,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放射影像裝備分會, 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骨關節學組, 等. 骨密度裝備質量控制與應用專家共識[J]. 中華放射學雜志, 2024,58(4):381-387.

[4]《中國定量CT(QCT)骨質疏松癥診斷指南》工作組,程曉光,王亮,等. 中國定量CT(QCT)骨質疏松癥診斷指南(2018)[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19,,25(6):733-737.

[5]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積水潭醫院國家骨科醫學中心, 國家級放射影像專業質控中心, 等. 定量CT在健康管理中的應用指南(2024)[J].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24,18(9):645-654.

[6]焦自梅, 王曦, 劉欽鵬, 等. 基于CT圖像人工智能機會性自動評估腰椎骨量的應用研究[J]. 數字醫學與健康, 2024,02(04):247-253.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